名企聚焦|会员风采|高端访谈|印象宣传

虹润文化创建与企业变革

本文来源:虹润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
企业新闻2014年07月28日 17:24人气:1357

  不少人觉得企业文化“虚”,看不见、摸不着,似乎与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风马牛不相及。而虹润公司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创建,企业文化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形成共识。实现了企业的zui高目标和价值观念从思维方式向行为方式的转变,成为员工自觉的行动,企业发展也迈上一个新台阶。那么,什么是虹润公司的企业文化呢?
  
  虹润文化可归纳为“一个精神”和“四大理念”。“一个精神”即“虹润不怕远征难”,和长征时期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红军长征精神与现代*企业文化的结合,体现了虹润团队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风雨彩虹,就是这个精神的诠释,即任何目标的实现,任何成果的取得,没有辛勤耕耘和艰苦劳动,没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没有经过漫长崎岖道路的跋涉,就不会成长,也不可能发展壮大。在这个精神指导下,把“四大理念”落实到实处。
  


虹润总林善平
  
  一、管理理念——凝聚产生力量。我们的企业需要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团队,企业发展需要强大的凝聚力,一盘散沙的企业是无法发展的,自行其事、各行一套也同样无助于公司发展。因此我们公司的管理团队、公司的全体员工在企业发展的路上必须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只有这样,企业在发展的路上才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我们的管理者既是企业文化的组织者,还必须是践行企业文化的**,对公司制定的规章和倡导的事项应该积极认真地去遵守去实践。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带动全公司的员工。在现代文明社会,除了金钱之外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精神。对公司来说全体员工的奋发努力,团结一致,比任何物质的东西都要昂贵。我们开展义务劳动所要提倡的就是要凝聚所有员工的力量。当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在这方面公司是毫不吝啬的,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员工的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甚至让骨干人员持有公司股份,当员工遇到困难时,公司给予必要的帮助。不仅如此,公司还人尽其才,不断激发企业人才的工作热情,让其才华充分发挥,企业为每位员工提供平等的晋升机会。关键是任何行为都遵循一定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时,我们还要知人善任。对有责任心、肯钻研、业绩出色的员工不论背景、阅历、亲疏都要培养、使用。
  
  二、质量理念---品质是虹润的生命。“细节决定成败”。企业要生产合格的、高质量的产品,就要关注每一个细节,关注从产品设计到产品生产再到销售及售后服务上的每一个环节。只要每个员工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有的质量问题是*可以避免的。有时我们一次现场服务要花五、六天时间,还要走许多路。而这样的一次服务仅仅是因为仪表上的一个虚焊导致。所以每个员工在任何一个环节上都要严把质量关,为提高我们产品的质量尽心尽责。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不仅关系公司的生死存亡,也与每一个员工利益攸关。
  
  三、服务理念—客户满意是我们的不断追求。客户满意首先要在产品研发上让客户满意;其次要生产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第三是在所有的服务环节让客户满意。有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服务要好。不管质量如何,我们对客户都要表现出热情、真诚。二是技术要精。这样能挽回很多客户。三是腿要勤。客户一有要求我们就要主动上门服务,做到服务到家。四是态度要好。除了要做到以上“四要”外,员工到现场服务还要表现出认真、严谨的态度。不能摆架子,不耐烦。俗话说拳不打笑脸,态度好也能挽回很多客户。现在公司还有一种现象需要引起注意,一些员工不愿意反馈客户反映的质量问题,而抱怨客户不懂技术或仪表现场环境不佳等等。必须认识到客户反映的任何问题,我们的员工都要及时向公司反馈,及时处理,一方面公司能及时了解我们产品存在的缺陷和客户的要求,另一方面公司能及时为客户排忧解难,让所有虹润客户满意。这样做,不但能巩固我们的客户,还能扩大市场。
  
  四、科技理念――创新铸就生命力。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保证。任何时候,任何企业如果不创新那它的生命力就停止了,所以创新是企业的活力之源。2004年以前公司对研发重视不够,结果吃了亏,公司在2005年后,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卧薪尝胆,研发出五大系列产品。创新是虹润永恒的主题,创新的脚步在虹润永远不会停止。不创新就要落后,就要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我们的目标不是要走向世界吗?没有创新的产品,走向世界就是一句空话,“学而获智,智达高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习能获得智慧,有了智慧就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创新不是凭空想象就能得来的,同样要学习,要坚持不懈地学习,要掌握新知识,了解新技术,剖析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发明。
  
  虹润企业变革
  
  经过全体员工努力,虹润公司取得一定的成绩,产品的度、美誉度、*和公司规模都有较大的提高和扩大。虽然公司有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有的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障碍和阻力。能否逆势而上进行改革,克服前进中的困难,逐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突破性改革,为虹润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考验着每一个虹润人。着眼于公司未来生存和发展,公司领导层对近十几年企业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严肃的反思,剖析查找产生的原因和根源,统一思想,明确要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的变革。
  
  一、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用虹润企业文化打造出一批有凝聚力的企业团队。公司长期坚持“内培外引”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在外引方面,引进浙大、南航、南大等大学院所一批人才并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院士专家团队,进一步提高科技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整体提升。在内培方面,我们采取以考带学,一年组织员工参加3-4次的职业技能考试,促进员工能力提高,提升一线员工素质。在人才提拔方面,我们采取坚决措施,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发掘培养有能力和有才华的员工,牢记“以人为本,唯才是举”的原则,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给员工创造一个学习的平台、成长的平台、创富的平台。充分让员工体会到什么是勤劳创造财富、知识创造财富、才智创造财富。
  
  二、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
  
  在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方面,自2007年以来我们引进了很多的人才,在南京、北京成立了研发中心,我们的研发、中试人员,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刻苦攻关。他们在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开发了数显仪表、无纸记录仪、电工表和转速表、隔离器与安全栅、过程校验仪五大系列产品。新型仪表不断问世,市场销售额直线上升。2014年北京公司还成立了外贸部门,把品牌推广到海外市场,拓展新的业务。2009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企业,2013年被*局授予*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被福建省经信委认定为*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公司参与起草或制定了30项工业自动化仪表国家标准,拥有400多项国家及60多项软件版权登记。“虹润”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公司产品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公司产品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国家重点产业振兴等六项国家专项资金项目支持。
  
  三、标准化、信息化、工业化三化融合建设
  
  公司响应党的十七大“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号召,紧跟时代发展的脉博,致力于标准化、信息化、工业化的融合,成功走出了自己的“三化融合”企业发展改革之路。
  
  (1)研发和管理标准化:
  
  在研发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程序开发产品,从设计源头上避免了不良设计,在企业管理方面用标准化促进管理创新。
  
  (2)企业管理信息化
  
  虹润建立了整机与元器件库信息管理系统,财务与销售信息管理系统,采购与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公司利用完善的信息系统来处理以上领域的相关业务,使得企业管理变得更加简单,同时有效的减少出错,提率,降低损耗。
  
  (3)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化
  
  公司对生产过程控制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公司在购进的ERP软件的基础上,二次开发了多种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在元器件采购上,建立了供应商优选数据库,严格把关,选用质量稳定可靠的品牌器件和商业信誉好的供应商。器件入库严格检测,器件数据信息化、管理自动化,实现了来料批次信息化跟踪管理。重要的线路板从进库就采取条形码扫描管理系统持续跟踪,当生产过程中发生质量瑕疵,条形码系统可以及时报警、反馈、追踪。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使得生产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成倍提高。
  
  (4)生产装备工业化
  
  为了全面提高生产装备工业化水平,公司购入三台全自动高速贴片机、波峰焊机、全自动AOI检测机、激光打标机、真空包装机、数字远程监控系统等生产设备,和深圳某科技企业合作研发了小型机器人自动点焊机,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此外公司还设计开发了工装夹具和自动校验系统。以上装备的提升,提高了产品产量和质量,目前公司产品一次焊接合格率达到99.3%,NHR系列仪表返修率控制在0.8%,售后和以前相比明显减少,客户满意率直线上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虹润公司将以全新的发展姿态,坚持做强、做精、做优的企业发展理念,向实现“造*产品,让虹润走向世界”的虹润愿景大步迈进!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阅专业资讯
加入本网采购群 了解更多采购信息
@仪表网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ybzhan@QQ.com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仪表网,//www.ybzhan.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