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软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

2011年09月15日 10:43:59来源:中国科技财富 4584
摘要

  安晖
  
  博士后,工程师,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所长。专门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研究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心电子器件、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实施方案》起草。作为课题负责人牵头完成《我国工业软件发展情况研究》、《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政策研究》、“软件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中期评估”、《软件服务业“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牵头进行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基于知识的产业促进平台自动生成系统研发及应用”和“面向电子政务的业务服务管理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先后在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并在专业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作为软件研究领域的先行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即赛迪集团,在业界内部较早发布了《软件产业研究》和《软件市场机会研究》的课题成果。近日,笔者有幸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安晖。
  
  中国科技财富:基于贵所对软件的研究与尝试着的定义,请阐述在软件上的研究历程以及相关调研心得?如何理解软件在战略新兴产业里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安晖:对软件的定义和内涵、外延,目前有着不同的理解。根据我们的理解,我们认为软件作为一个相对的概念,应具有如下关键点:涉及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如基础软件领域的操作系统等;位于产业链和与应用紧密联系,如工业软件中的航空航天领域用到的CAD软件;代表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云计算、网络安全等;具有重大产业价值及知识产权价值。
  
  基于前期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发展软件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力抓手。一方面,包括软件在内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是我国增长快的“朝阳产业”,是信息网络产业的核心、灵魂和重要组成,加快培育软件,可以催生和壮大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增长点、扩大内需、拉动产业和经济增长,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软件应用领域广泛,已深入渗透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软件的发展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中国科技财富:围绕工业软件的主要范畴,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CAD、数控机床等等领域软件的国产化应用情况,请辅以相关的数据支持,阐述我国在装备制造信息化进程中的创新收获和心得?
  
  安晖:据我们的调查显示,2009年,在工业自动化控制软件领域,市场被国外产品垄断。目前,国产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而石化、火电、核电等重大工程的控制系统市场基本为进口产品所垄断。如石化行业主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被Honeywell、Emerson、Yokogawa等进口产品垄断。火电方面,在超超临界机组和1000MW机组方面,还全部被进口产品所垄断。核电方面,我国百万千瓦核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到目前为止主要采用国外公司提供的核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虽然我国的核电站已有了相当长的运行时间,积累了近百个堆年的运行经验,在运行管理方面已达到了先进水平,但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全部为国外产品。国内只有和利时、上自仪等几家企业承担过核电自动化项目,但其核心主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仍被进口产品所垄断。
  
  但就目前,具体CAD、数控机床软件国产化的数据可能现在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可以肯定的是,国产比例是在稳定上升的,而且在一些细分领域,是国产工业软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的,而且这市场不是靠低价换来的,是靠过硬的品质和本地化的服务打下来的。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工业软件不仅在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航空、航天、石化、钢铁、有色、电子、轻工和纺织等各工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软件在包括装备制造业的,以上各行业的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生产管理、市场流通、销售服务、回收再制造等环节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技财富:环境下软件的语境为何?
  
  安晖:基于前期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在环境下对软件概念的理解仍离不开上述几个必要的因素,即:软件产品本身涉及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位于产业链和与应用紧密联系,或是代表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具有重大产业价值及知识产权价值。就本质特征而言,无论是在、国内外,软件作为信息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为显著。
  
  中国科技财富:软件与基础软件在继承与发展上的关系如何?
  
  安晖:软件与基础软件具有一定的交叉关系。基础软件包括以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和办公软件,以及以网络通信、数字家电、信息安全和汽车电子为重点领域的嵌入式基础软件。软件则包括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云计算软件、移动互联网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可以说,从当前的普遍认识看,基础软件包括在软件之中,是包括软件在内的基础;软件的领域相对广泛。
  
  中国科技财富:在现今追求突破性创新普遍难度下,中国在软件所涉及到的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模式将是怎样的,以及我国的软件企业怎样赢得“十二五”发展机遇?
  
  安晖:技术上的创新没有捷径可以走,为支持核心技术的创新,政府会在政策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而企业则应当认清自己的优势领域,找到与产业发展趋势的交汇点,加大研发投入与人才储备,在产业新兴领域抢占制高点,才能推动软件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赢得先机。
  
  我们认为,面向“十二五”时期,我国软件及其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应当注重抓住两化融合市场和信息消费市场需求,特别把握好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产业发展新机遇,加强软件发展路径创新,营造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和以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坚持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双轮驱动,坚持产品与服务的互动共进,坚持技术研发、标准化与应用推广的紧密结合,通过与应用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更多的技术创新。
  
  中国科技财富:国家政策背景下对于软件的相关支持以及利好信息有哪些?
  
  安晖:去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明确软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发展领域,这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得到了再次明确;今年初,《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将软件及具体内容列为重点研发对象。相关文件中对促进产业发展都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促进政策和保障措施,对软件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我国正在起草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软件相关内容涵盖其中,也会得到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
  
  中国科技财富:国产化在软件领域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它所触及到的关乎国内拥有核心技术的软件企业的未来发展是怎样的?或者说我们应该怀揣怎样的期望?
  
  安晖:国产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始终在思索并为之努力的一个目标。在认识到我们与国外软件的产局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在工业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等领域,我们已经拥有具备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拥有与巨头竞争的实力,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同时,积极地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上进行创新,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产业发展方向的主导权。
  
  我们期望,在政府的支持和业界的努力下,未来我国软件企业能够取得快速发展,一是在众多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特别是具有专业性的软件在行业市场能获得相当份额,企业能够依靠市场实现持续发展;二是核心关键创新取得突破,软件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都有跨越式发展,软件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发展水平达到,在标准领域拥有更多话语权;三是企业自身实力得到增强,涌现出若干家有竞争力的大型,并对整个软件产业起到带动作用。
  
  中国科技财富:作为长期参加软件相关政策与评审的专家,你对国家当前在软件领域的政策举措以及相关支持有何建议和意见?
  
  安晖:建议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抓紧研究出台落实国发4号文件的具体细则,特别是在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对国产软件的支持力度。
  
  二是持续支持鼓励自主创新。加强企业、政府、大学与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之间合作交流,打造和完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应用为一体的软件产业链。鼓励和支持,通过建立技术、标准和应用联盟等多种形式,实现软件的联合创新和应用推广。
  
  三是改善产业投融资条件。加强投融资环境建设,建立健全产业资本、风险资本、民营资本等多元资本参与的投融资渠道;依托国家相关重大工程,探索完善中央资金扶持和地方跟进投资相结合的新机制。
  
  四是健全完善产业链条。以具有竞争力的为核心,带动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打造贯通芯片、软件、系统、运营和服务的全产业链条。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建立人才培养机构与软件产业的供需对话机制,完善以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为核心、与人才实训紧密结合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完善软件人才的奖励政策和分配机制。加大化人才引进力度。
  
  六是加快培育内需市场。推动软件技术向传统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大力拓宽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开展软件应用试点示范工作,研究制定各行业优先使用国产软件和服务的鼓励政策。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