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传统手机挑战“小米” 探索互联网营销新思维

行业上下游 2012年09月17日 14:25:24来源:仪表网 20678
摘要  据可靠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8月,中国的手机网民已经达到3.88亿,超过了台式PC的3.8亿,移动互联时代正式来临。在此背景下,传统手机厂商将如何运用互联网营销获取更多利润,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据可靠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8月,中国的手机网民已经达到3.88亿,超过了台式PC的3.8亿,移动互联时代正式来临。在此背景下,传统手机厂商将如何运用互联网营销获取更多利润,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2012年9月5日,由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与乐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深圳市思锐达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移动通讯和互联网跨行业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蔡锦江、新浪网副总裁王晓丹、天使投资人王利杰、雷锋网CEO林军、九樱天下创始人张斌、松禾资本投资人张春晖等做出了精彩演讲。
  
  在尖峰对话环节,嘉宾对“小米”营销模式的探讨将论坛推向了。在传统手机与互联网融合的时代,“雷布斯”做了件合适的事情,那就是发明了小米手机。而小米的诞生,引发了互联网和手机跨行业的争论与深思。小米模式究竟能否复制?小米手机能走多久?传统手机厂商如何学习互联网营销?一系列精彩的论题将论坛推向了高潮。
  
  移动互联网PreAngel天使投资人王利杰总结了“小米”成功的秘诀:零库存、零营销和零渠道。零库存——小米采用网上先预定、再生产的模式,即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有销路,实现了零库存;零营销——小米在上市之前,雷军已经用“新浪微博”打先锋,几十万粉丝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没花一分钱,就已经达到了产品和品牌营销的目的;零渠道——雷军采用80、90后热衷的电商模式,节省了线下销售的繁琐和高运营成本。这三者加起来,让小米的总成本节省了40%以上。而传统手机厂商,前期的推广和渠道费用都已经是很大的一笔投入,在比拼手机性价比方面,自然不是小米的对手。
  
  小米就像是一个重磅炸弹,让传统手机厂商如梦初醒:原来手机还可以这么卖。在小米的带动下,无数的“大米”们跃跃欲试,他们希望能从小米的成功模式里吸取一点营养。在这些厂商看来,即便不能超越小米,若模仿成功也能分得一杯羹。但是,小米模式真的可以复制吗?小米能够持续生存下去吗?
  
  新浪副总裁王晓丹认为,小米只是个案,是雷军在适当的时候做了适当的事情,这种模式在传统手机厂商是难以复制的。电子商情分析师孙昌旭说:“小米是一张白纸,横空出世,比传统厂商转型互联网营销要更具轰动效应。”总结大多数嘉宾的意见,小米模式是难以复制的。就连互联网企业360机都已经放弃了争夺战,更何况是传统的手机厂商。
  
  对于小米存活及发展的问题,嘉宾们也是意见不一。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硬件,即手机自身的设计,小米必须做到“超薄”,质量上必须才能留住粉丝;二是功能,要开发出合乎米粉口味的功能;三是软件和内容;四是以手机为中心,打造一个集硬件、配件、软件、云服务、金融等为一体的综合平台。更有嘉宾强调,米2发布会上公布了小米电商平台的建设,这也是小米未来布局的方向。
  
  无论如何,小米的诞生带来了传统手机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震荡,新经济时代到来了。就像多数人所言,小米模式难以复制。那么传统手机厂商就无望了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通过互联网营销实现产品的大盈利?
  
  九樱天下的CEO张斌提出了“协作、共赢”的思路。他表示,传统手机与互联网应该友好、分工、协作,各自利润分成,而不要各自为政,甚至短兵相接大打价格战,他认为媒体和社区,都是非常好的营销渠道,传统手机厂商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公司庞大的用户基数,借力打力,而不是一家单干,一家公司的精力有限,联合业界具实力的公司才能发挥大效应。同时还可以跟明星合作,利用明星的粉丝团促进手机的产品销售及品牌传播。雷锋网的CEO林军也提出了“卖情感、卖希望”等创新思维。
  
  虽然传统手机厂商缺乏互联网的基因,在网络营销方面不及小米、360等互联网公司游刃有余,但是在不可阻挡的移动互联趋势下,传统厂商应该抱着虚心学习的心态,多多协作,积极探索新的互联网营销模式,说不定能成就下一个小米。

延伸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