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冷静看待制造业东南飞

行业上下游 2012年11月07日 17:00:11来源:半月谈网 20864
摘要  产业转移的态势在纺织服装业的供应链结构中首先得以体现。中国过去30余年的高速增长中,纺织服装业曾经长期保持着两位数的出口增长,但近些年来增幅连续下降。特别是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大幅下滑,到今年七八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纺织服装企业的订单大幅下降,生产收缩。

  产业转移的态势在纺织服装业的供应链结构中首先得以体现。中国过去30余年的高速增长中,纺织服装业曾经长期保持着两位数的出口增长,但近些年来增幅连续下降。特别是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大幅下滑,到今年七八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纺织服装企业的订单大幅下降,生产收缩。
  
  但在东盟国家,纺织服装业的产量和出口正在稳定上升。如越南的纺织服装已是大出口商品,占全国出口的13%。预计2012年越南纺织服装业全年出口额可达1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泰国的纺织服装年出口额达60多亿美元,是泰国第二大出口行业,也是泰国大的制造业部门。4500家纺织服装工厂雇佣员工100多万人,占整个制造业就业人数近20%。柬埔寨2011年成衣出口总额达4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8%,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7%。今年柬埔寨服装出口总额有望突破50亿美元,至今已有30多家中国企业前往柬埔寨投资设厂。缅甸和老挝的服装业也在成为本国发展迅速的行业。
  
  在纺织服装业转移的推动下,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投资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012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投资15亿美元,同比增长34%。
  
  整个东盟的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现在已高达约300亿美元,就业人口超过600万,正在成为东盟经济的一个支柱行业。
  
  制造产业链又逢变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已经见到在纺织服装业的带动下,世界的制造基地从美国、欧洲转移到日本,又转移到“亚洲四小龙”,之后转移到中国内地,现在开始转向东南亚、南亚。一个不同于过去20多年的新的世界制造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出现。它在亚洲地区集中表现出两个特点。
  
  首先,经过20多年的合作,中国和东盟之间已经建起了包括国家、企业、地方在内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双方比较优势的互补性(如中国拥有技术、资金优势,东南亚拥有廉价劳动力)在政策的推进下,为深化企业间的合作、打造新的供应链创造了条件。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后,中国和东盟相互贸易的90%以上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极大地拓展了双方合作的空间。以纺织服装业为例,在东盟市场上,中国产原辅料拥有产品样式丰富、运输成本低等诸多有利条件。在东盟出口的纺织服装中,企业使用的中国原辅料多达50%~80%。因此,东盟纺织服装的出口,不仅使东盟获利,中国也可以从中受益。
  
  近一项针对东盟地区的调查表明,东盟出口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迫切需要与中国的企业、金融机构和工程企业加强合作。这些挑战集中表现在东盟企业资金紧张,生产原料短缺,难以适应海外市场的需求变化,东盟境内运输、分销和仓储成本高等等。
  
  在东盟内部,泰国和印尼在面料、纱线和其他纺织材料方面有优势,而越南、柬埔寨、缅甸和老挝有专业的服装制造公司和技术熟练的廉价劳动力。中国企业可以依靠自己20多年里积累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世界市场的行销网络,加强与东盟企业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其次,产业链和供应链重组正在将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推向更高层次。上世纪90年代,中国和东盟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中国从东盟进口矿产、原材料、农产品,出口制成品。本世纪以来,制造业内部的贸易大大增加,2011年机电产品既是中国向东盟出口的大商品,也是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大商品,占中国从东盟进口总额的46.6%。
  
  2011年4月,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与印尼工业部签署投资协议。三一重工在印尼爪哇省以西的卡拉旺投资2亿美元兴建三一印尼产业园,由此成为家在印尼制造业领域进行大型投资的中国企业。三一重工前几年已经在德国科隆市投资1亿欧元建立工厂和研发中心,还在2012年1月收购了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利用德国技术的三一重工,不仅可满足印尼市场,而且可以加大对东盟和其他新兴国家的出口。
  
  走向东盟的中国企业和中国投资,可能刺激产生新兴产业集团。这种集团研发部门可能在中国、欧美,市场行销部分可能在世界各地,制造部门可能分散在中国和东盟。东盟中现有的大批已熟悉中国和世界各地商业环境的华商企业,可能就是这种新型跨国公司的雏形或结合剂。这种产业集团将使中国和东盟双方获益,使双方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劳动力素质至关重要
  
  应当看到,中国制造业已出现向东盟转移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所有的制造业、所有的企业都要转向东盟。这种转移是企业的理性选择过程,是一种市场重构。中国要避免产业空心化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必须实现产业升级,而劳动力素质将是关键所在。中国、德国、瑞士、新加坡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不断加强技术培训。
  
  相关预测显示,尽管发达国家经济仍然低迷,但是未来几年亚洲贸易的年增长率仍可能高达8.3%,到2020年贸易的60%将包含亚洲部分。中国和东盟作为亚洲地区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将是世界主要的消费市场。如果应对得当,制造业的东南飞,将飞出一片新的天地。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