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用工荒频现 机器人成制造业“救星”?

—— 用工荒频现 机器人成“救星”?

仪表下游 2014年02月19日 10:19:11来源:仪表网 5431
摘要过去,市场化、化、信息化改革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并带动中国经济蓬勃增长。可以想象,在未来中国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下,机器人也许能对中国的经济的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导读:过去,市场化、化、信息化改革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并带动中国经济蓬勃增长。可以想象,在未来中国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下,机器人也许能对中国的经济的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仪表网讯 春节过后出现“用工荒”,已经成为近年来司空见惯的现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广州、武汉、北京等多地在节后遭遇“招工难”。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两年下降。
 
  数量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渐失 用工荒频现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充足的劳动力资源,30多年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近来因新增劳动力减少,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部分地区出现“用工荒”现象。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69.2%。
 
  这是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次出现了下降。此前大多数专家和机构对人口红利拐点出现时间的估算是2015年,人口红利拐点2012年就出现,这比预期提前了3年。
 
  国家统计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2年开始出现了“两连降”。2013年中国16周岁以上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2012年末减少244万人。
 
  40-59岁人口的实际劳动能力比自己的青壮年时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体力劳动者在这方面的表现尤其明显,中国未来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
 
  劳动力资源近年来由过剩转为稀缺,主要原因是供给的减少。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劳动力供给的持续减少,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并且其发展速度还将加快。
 
  机器人将是中国制造业的拯救者?
 
  由于大学扩招使得高学历化不断发展,90后年轻人往往会拒绝“辛苦、肮脏、危险”的工作环境,人工费也出现上升。
 
  中国18-59岁就业人群数量已经在减少,随着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劳动力供给停滞甚至下滑,而需求随着经济增长仍然旺盛,工人拥有了相对更高的议价能力,所以工资近年来持续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2012年中国城镇制造业职工工资由2005年的1.57万元上涨到2012年的4.15万元,期间的复合增长率为14.8%。
 
  面对未来劳动力匮乏的状态,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业优化升级是通行的办法。通过提升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仅可以减少生产员工数量,还能收获更多的品牌溢价,获取更多利润。
 
  实际上绝大多数工业生产与制造中,机器人制造的产品在平均质量上要好于人工,且效率比人工高。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劳动力出现短缺的时候,机器人的使用数量可能会迅速上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人工费上涨相反,机器人成本逐渐下降,效率提升,这也将促进机器人的普及。如果尽可能的使用机器人,或许能填补劳动力的空缺,使中国继续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推动力。
 
  据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8千台,有望与日本并驾齐驱。而到2015年将达到3万4千台,将比日本多出3千台,成为世界大工业机器人需求国。
 
  服务业将成中国经济升级版新引擎
 
  根据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研究,在工业化后期的英国和美国,对经济增长促进大的主导产业并不是重工业,而是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
 
  美国从1995年之后劳动生产率出现了较快的上升,很多人将之归功于轰轰烈烈的IT革命。但实际上,从部门来看,这段时期对美国劳动生产率贡献大的是服务业,尤其是批发和零售业。根据麦肯锡的一份报告,仅沃尔玛一家企业,对1995年之后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就超过了13%。
 
  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对外开放中获益良多,但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长此以往,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未来应该更多地通过开放国内市场,获得提率、增加就业的机会。服务业的发展,是整合国内市场有效的黏合剂。
 
  随着国内厂商产能的释放与中低端工业机器人的投放,工业机器人相对人工的使用成本仍将下降,替代人工的经济效益逐渐显现。
 
  机器人的出现可以使制造业度过劳动力人口短缺的难关,与此同时,更多的劳动力可以向服务业转移,加快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速度。
 
  截至去年,中国服务业的增加值仅占GDP的近45%,就业比重仅占36%,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同类发展中国家。总理表示,增加服务业有效供给,可释放巨大内需潜力,形成稳定增长的有力支撑。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