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煤化工:环保技术的主力军

行业上下游 2015年08月11日 10:55:23来源:济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14176
摘要国家加强能源、化工领域环保项目监督管理。

  【仪表网 行业上下游】在工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环境污染,雾霾等问题出现是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环保也就变的愈来愈重要,在煤炭行业发展煤化工成为推进煤炭清洁开发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
  


 
  环保部日前在上公布了一批环评结果,其中“伊犁新天20亿方煤制气项目”和“山西潞安煤制油项目”2项目环评不予批准。据了解,两个项目均未批先建,其中,伊犁项目开工完成超过80%.环保部文件显示,两个项目不能审批,主要是水污染问题。从环评上看,伊犁新天项目的问题为突出,因为环保部认为选址有问题,而现在该公司已完成了大部分工程,整改起来相对比较难。
  
  煤制油和煤制气消耗水量巨大,特别是煤制气项目,需要大量水资源,从环保部发文来看,否决上述项目,主要是考虑水消耗和水污染问题。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前期拿到“路条”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如果环评、水平等不过关,将很难通过终核准。2015年7月7日,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稿明确提出示范项目执行能源、化工领域现行严格的环保标准或更高环保要求,同时将加强示范项目监督管理。
  
  “现代煤化工只有解决了环保难题才能真正成为煤炭清洁利用的主力军。当前,我国煤炭经济运行处于地位徘徊的态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发展煤化工成为推进煤炭清洁开发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指出,但由于煤化工刚刚起步,依然属于高污染、高排放和高能耗产业,而在将来会有更多的环保标准及相关政策出台,因此煤化工要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通过环保技术改革等方式真正实现清洁生产。
  
  煤化工的环保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争议大的话题。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对煤化工“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
  
  “煤化工在争议中艰难前行,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环境污染问题。”石油化工业规划院化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牛新祥表示,对煤化工的环保要求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各地也纷纷出台一些实施细则,据初步了解,对于化工包括煤化工都是严上加严。“煤化工的三废问题确实是难题,尤其是水。”牛新祥表示。
  
  甘肃一家煤化工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在甘肃平凉计划投资建设的年产180万吨甲醇和7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总投资额为251亿元,环保投资占到了30亿元。
  
  “发展煤制天然气项目时需在中长期规划中考虑,要重视环保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和建设环境对工程的影响。”大唐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安学也认为,现在国家对煤化工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必须要重视环保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所花费的精力要多于主装置。废物排放要优于国家规范,要让社会能够承受。”
  
  牛新祥认为,有些技术因环保问题不能过关,使得无法实现产业化。现在,煤化工项目的环保设施的直接投资约占到总投资的5%-15%,环保直接影响企业财务内部收益率1%左右。目前,企业的环保直接投资其中包括了净水成本、污水处理、废气硫回收、固废处理等,仅这几项投资已经给企业造成较大的压力。“煤化工的环保投资所占成本比重50%左右,远高于石油化工。”
  
  目前,煤化工项目产生大量的气化废渣和锅炉灰渣,多数企业都将这些废渣进行填埋处理而没有进行综合利用,每吨的废渣填埋成本为20-30元。而每吨有机废水的零排放系统无害化处理的成本高达2000元/吨。
  
  宋智晨表示,煤化工水资源消耗量和废水产生量都很大,因此,节水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我国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呈反向分布,例如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和新疆五个省的煤炭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76%,但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6.14%,节水技术将在这些地区的煤化工行业中获得广泛利用,企业将倾向于选择节水型工艺和设备以及用空冷技术代替水冷技术,并且会注意循环水的利用和冷凝液的回收。煤化工废水的组分复杂并且含有固体悬浮颗粒、氨氮及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水污染并演变为水质型缺水,因此,废水处理是所有煤化工项目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效益。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