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传感器:开启物联网新业务模式

行业聚焦点 2015年11月11日 13:47:03来源:传感器专家网 22289
摘要传感器带给物联网新型业务模式。

  【仪表网 行业聚焦点】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信息产业,而物联网的主要基础是传感器。在传感器的影响下,物联网将开启新的业务模式。
  


  近日根据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所谓的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目前,物联网在各国已经成为战略共识。发达国家更是早已积极推动物联网发展规划。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积极响应IBM的“智慧地球”理念,将其作为其国家战略,强调传感等感知技术的应用,提出建设智慧型基础设施;欧盟2009年6月制定了物联网2020里程碑计划(I-Europe),计划具体而务实,强调RFID的广泛应用,注重信息安全;日本和韩国的泛在网络也已经发展多年,日本2009年8月推出I-Japan战略,在U-Japan的基础上,强调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服务应用。
  
  传感器带给物联网新型业务模式
  
  近期,咨询公司麦肯锡刚刚发布了一份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报告,这份报告的焦点是物联网带来的“基于传感器的新型业务模式”。
  
  麦肯锡把兴起的物联网应用分为两大类:信息和分析,以及控制和自动化。报告中列出了很多大公司或特定行业(如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实例。但普通消费者也应引起注意,因为很多与我们相关的信息也会传播到网上去。
  
  麦肯锡把物联网定义为: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嵌入到物体中的传感器和执行器(驱动器,actuator),通常使用和互联网的网络协议。
  
  在“信息和分析”类别中,麦肯锡首先提到了行为跟踪(tracking behavior)。比如保险公司可以在客户汽车内安装定位传感器,从而可以根据开车方式和开车地点制定合理的价格。麦肯锡另一个例子提到了乐购利用传感器通过会员卡收集购物者数据。麦肯锡称这么做可以提供更多购物或折扣信息,从而缩短结账时间。
  
  在B2B方面,麦肯锡列举了通过传感器跟踪RFID标签的例子,这些标签放置在产品上,随着供应链流动而流动。
  
  信息分析的下一个应用是改善环境认知(enhanced situation alawareness)。在马路或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上部署大量传感器,这样就可以获得即时环境信息(天气、温度等)。
  
  基于传感器的决策分析则展示了传感器技术的革命意义,大部分消费者甚至都不会察觉。报告称,有些零售商正在研究在购物者购物时收集和处理购物者数据的方法。传感器的阅读和视频功能可以了解购物者在每个独立显示屏前逗留的时间,并记录下终购买的产品,麦肯锡称这有助于优化零售产品摆放,从而增加收入。
  
  物联网的第二大类应用是控制和自动化。麦肯锡称之为“把通过物联网收集到的分析数据转化成可以通过网络向执行器反馈信息的指令,反过来,执行器也可以改变流程。”
  
  麦肯锡首先提到了流程优化(process optimization),比如化工生产和组装流水线。
  
  然后麦肯锡列举了优化资源消耗(optimized resource consumption),如电力公司通过智能电表让消费者更加合理的管理用电支出。这对那些用电大户来说尤其有用,因为他们可以把高能耗流程和流水线从高价的用电高峰时段转移到用电低峰时段。
  
  后麦肯锡提到了综合自动化系统(complex autonomous systems),麦肯锡称这是物联网大的用途,因为它可以迅速、即时地感知不可预测的环境。比如汽车行业正在研发一种系统,用于发现紧急碰撞,然后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报告后称,物联网前途无量,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隐私、法律、传感器和驱动器的成本等。但麦肯锡认为能效提高和流程优化是使用物联网的公司可以期待的早期利好目标。
  
  总的来说,这对打算进军物联网的公司来说非常有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