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市场增至150亿,我国焊接机器人还需向中迈进

仪表下游 2020年06月02日 08:33:40来源:智能制造网 13108
摘要近些年,伴随着自动化生产需求的不断释放,以及人口红利因素影响的持续加大,我国工业机器人迎来了迅猛发展。

  【仪表网 仪表下游】近些年,伴随着自动化生产需求的不断释放,以及人口红利因素影响的持续加大,我国工业机器人迎来了迅猛发展。自2013年以来,我国连续6年居于工业机器市场,国产销量从3000多台增长至超过4.3万台,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
 
  而作为庞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组成之一,焊接机器人所占据的比重达到了40%以上,在众多细分领域中,焊接机器人无疑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身为“工业裁缝”,目前我国焊接机器人市场规模已将来到百亿以上,未来市场潜力和空间无比巨大。
 
  我国市场规模和需求不断扩大
 
  机器人联合会曾表示,当前世界上50%的机器人都是用于焊接。不管是汽车生产、电子制造还是工程机械、城市建设,都离不开焊接机器人的帮助。基于此,我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工业制造大国,对于焊接机器人的需求和依赖尤为强烈。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焊接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8亿元,同比增长15.3%。2018年,我国焊接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增速维持在两位数左右。考虑到当前我国老龄化趋势和人口红利衰减影响,2020年规模预计将达到150亿元。
 
  也就是说,从市场发展来看,接下来我国焊接机器人的规模、增速和应用都将保持在一个平稳、积极的水平。而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在今年疫情期间,当国外机器人都出现明显下滑之时,我国以焊接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依然保持着逆势增长。
 
  受益于我国在抗疫方面的良好表现,以及国家和企业为推动经济、产业复苏所给出的相关政策支持、红利补助以及巨大生产投入,下半年我国焊接机器人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市场规模和增速也将继续提升,发展态势还将再度升级。
 
  国内外企业发展差距两极分化
 
  但尽管如此,现阶段我国国产焊接机器人发展却不容乐观。2018年9月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占有率迎来五年首降,对国产焊接机器人发展带来一定打击。与此同时,我国企业长期集中于产业链下游,也给国产品牌的崛起带来不小难度。
 
  就算上述提到了疫情期间我国市场逆势发展,大部分也是得益于国外企业的加码推动,本土企业所展现出的价值相对有限。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焊接机器人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美、日、欧等国家企业,国产品牌的占有率和集中度不足40%。
 
  而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则是我国企业起步晚、发展慢,在核心技术和产业规模上与国外企业差距明显。基于此,我国企业只能大量集聚于产业链下游的中低端市场,成为国外企业的代工者或附庸,而利润丰厚的市场则完全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由此带来的是进一步的两极分化,我国企业竞争力与国外企业越拉越大。当然,虽然有些企业通过收购外国公司的方式切入国内市场竞争,比如美的收购库卡,但显然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在此基础上,未来加速国产品牌崛起,缩短差距还需努力。
 
  冲击中市场人才至关重要
 
  那么,我国焊接机器人企业该如何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呢?又该如何冲击中市场,实现国产品牌和竞争力的崛起呢?其实,国内外差距的一切根源无外乎技术和价格,而造成我国技术低、价格高的原因则是人才短缺,因此补齐人才短板将是关键。
 
  当前,在焊接机器人产业链上,行业所需人才主要分为三类。其一是本体制造商所需的机器人生产、制造、组装、销售和售后服务人才;其二是系统集成商所需的机器人开发、调试、安装等专业人才;以及其三是应用企业所需的机器人维护、操作等人才。
 
  而我国现有人才储备,在这三类人才上都明显不足。一方面是行业人才类型比较单一,另一方面是人才缺口比较大。基于此,后续我国需要强化政府、学校、企业的三方合作,加强人才培养与储备,同时注重人才的偏移化问题,重点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此过程中,也同时需要企业自身不断强大,行业发展变得更加成熟。去年以来,我国已经设立了许多机器人相关新职业,同时也有不少高校建立机器人专业和学院。接下来,相信只要企业、行业继续保持创新与发展的动力,我国焊接机器人定能实现赶超。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