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千亿级板块配角变主演 处于上升期的污泥处理何去何从

仪表产业 2021年02月08日 09:25:10来源:环保在线 16883
摘要在污泥处置市场潜力挖掘期,要想站稳脚跟,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而以创新技术为核心、并致力于污泥资源化利用为代表的企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

  【仪表网 仪表产业】在提质增效新发展格局下,以资源化利用为核的治水风向对污泥处理的促进作用将愈发凸显。
 
  2021年污水处理热潮正在持续上演。这一次,曾经备受冷遇的污泥处理走到了台前。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富集了污水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源头上具有“资源”和“污染”双重属性。具体来看,污泥具有高含水率、高有机物质、颗粒细、密度较小、亲水性等特点,容易管道输送,但脱水性能差。
 
  截至目前,我国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发布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政策有20多项。伴随行业对污泥“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处置要求逐渐达成共识,对污泥问题的关注点早已不单单局限于含水率。尤其随着“水十条”“土十条”、海绵城市建设以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相继颁布,对污泥处置的设施建设和处置目标提出了具体的高标准。
 
  而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及《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两大重磅文件中明确指出污泥要提质增效。从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来看,一般来说各地基本要求达到国家层面规定的90%,少部分地区则要求达到95%和100%。国家和地方各类政策、法规、规划的陆续出台,“泥水并重”的态势正逐步形成。
 
  但与此同时,污泥处理设施并未同步建设,导致污泥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无组织排放状态,部分城市由市政垃圾填埋场接收或采用集中堆放方式。据统计,2019年我国污泥产量已超过6000万吨(以含水率80%计),预计2025年这一数值将突破9000万吨。相关研究认为,到2020年我国市政污泥年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至9000万吨。
 
  伴随行业对污泥“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要求逐渐达成共识,对污泥问题的关注点早已不单单局限于含水率。污泥处理处置路线看似有很多选择,但是受诸多客观因素限制,实际上可选的路线很有限。近年来,固废污泥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填埋处置转变为填埋与农艺运用、焚烧消化等兼而用之的多种处置方式。
 
  迄今,已形成稳定化处理与安全处置的四条主流技术路线:厌氧消化—土地利用、干化焚烧—灰渣填埋或建材利用、好氧发酵—土地利用、深度脱水—应急填埋。而城市污泥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或者确保环境安全前提下,即在稳定和无害的条件下,才能进一步考虑其资源化利用问题。业界人士刘建林指出,污泥市场现状为新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契机,行业要大力开发和应用高效低耗新技术。
 
  伴随行业对污泥“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处置要求逐渐达成共识,对污泥问题的关注点早已不单单局限于含水率。尤其随着“水十条”“土十条”、海绵城市建设以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相继颁布,对污泥处置的设施建设和处置目标提出了具体的高标准。简言之,污泥处理处置需要以无害化为目标,以资源化为手段,大力开发高效回收、利用污泥中能源与资源技术。
 
  但是,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管理模式、产业链还没有形成经济有效的固定模式。仅从BOT项目角度看,给出的污泥处理处置全成本区间在 150—500元/吨,平均成本在270元/吨。根据E20环境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置总规模为7.42万吨/日,污泥无害化处置比例仅为40%。另据统计,目前仍然有四分之一的污泥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置,超过11%的污泥去向不明。
 
  污泥处理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的同时,各地相应设施也将大量新建,而这将带动污泥处理行业工程设备投资及运营需求爆发。据E20环境平台预测,城市及县城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产量将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过去两年内全国污泥无害化处置的总投资将超过100亿元。预计到“十四五”期间,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市场空间约为922亿元。分五年逐年释放的话,平均每年200亿元左右,呈现出逐年递增之势。
 
  当然,在污泥处置市场潜力挖掘期,要想站稳脚跟,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而以创新技术为核心、并致力于污泥资源化利用为代表的企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