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全生命周期”成自动化业界新趋势

行业聚焦点 2011年12月07日 10:25:37来源: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 4432
摘要

  
  比如,罗克韦尔自动化的备件管理协议服务,就是着眼在这方面的一项典型服务。通过签订协议,客户仅需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即可将罗克韦尔自动化的产品备件库延伸到客户的工厂,同时可享有“产品保修期从正式使用时计算”、“灵活增减备件清单”或“产品购买分期付款”等增值内容,相当于为企业自身的备件管理方面填写了全面保障的保单。
  
  尽管看上去客户似乎支付了额外的成本,但不难看出,也正是通过这项服务,用户出于设备状态不确定性、自身备件管理能力等因素而需要承担的风险被大大削减了。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这种风险的规避对于高度重视设备长时间运行平稳、可靠的用户来说无疑意义重大,不仅如此,服务本身附带的一些增值条款,对用户的利益也构成了“反哺”。
  
  罗克韦尔客户服务与支持部门经理李峥就认为,现实中用户这类服务需求量的增多,也恰恰说明了这种“预防性”服务给客户带来的收益是高于成本的。
  
  在设备更换较为频繁的领域,已经呈现出这样的情况。而对于生命周期相对更长的项目,企业要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修理,还必须要考虑到系统与设备在长时期的运营之中,面临的升级与扩展问题。
  
  例如,在自动化技术与行业工艺不断刷新的情况下,原有系统与设备的投资是否能够在升级时得到大程度的保护?是否能够确保现有系统与设备在升级时减少停工带来的损失?是否能够弥补用户企业在技术人员、维护人员等方面的薄弱?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而在这些方面,霍尼韦尔就可以专门提供针对各类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其中一个核心的特点正是对已有系统甚至是一些老系统的长期、完善的支持,力保既有用户的系统及设备能够在其生命周期内得到顺畅、可靠的延续,并不断沐浴新技术的生机。这无疑是对“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名称做出的恰如其分的诠释。事实上,客户系统能够持续得到良好的支持与扩展,也正是延长其“全生命周期”、提高其总体收益率的好方法。
  
  不仅如此,对于一些用户基于竞争力因素而提出的要求,霍尼韦尔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仍然可以满足。对用户来说,获得一时的竞争优势也许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在全生命周期服务协议所覆盖的时间里,霍尼韦尔可以持续为用户更新硬件及相关技术,确保用户使用的技术不会过时,这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无疑具有极大的意义。
  
  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着眼“全生命周期”已经开始萌生为自动化业界的一种趋势。尽管在当下,这种模式对供应商的实力要求较高,能够提供类似服务的厂商仍以西门子、ABB、霍尼韦尔、罗克韦尔、施耐德电气等规模化集团企业为主,但这种模式和发展思路,未必不会在一些相对专业和细分的领域得到成功的借鉴。
  
  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如果自动化供应商已经着眼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那么传统的产品销售模式和售后服务模式,也已经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发展模式。在这样的例子里,供应商向用户提供的价值,往往是以增值型服务的形式作为载体,而传统的响应性服务,已经变为了辅助性的地位。如果供应商没有“金刚钻”,即不具备对用户设备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深入了解,不具备一定的评估分析能力、不掌握相关的关键技术,也仍然难以揽下这样的“瓷器活”。
  
  解读用户观念题眼
  
  自动化关注“全生命周期”的趋势,的确有很大的导向价值。然而,这样的趋势如要被中国的广大产业用户深入了解和认同,形成广泛的认知,应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这个题眼究竟存在于哪里呢?
  
  首先,我们看到,尽管各大公司着眼“全生命周期”纷纷推出了一些服务,但是其具体形式仍然不尽相同,或者说各有特点,可见这并不同于以往对特定产品或技术的推广,更多的还是整体观念上的一种转变。而且,用户对这种“全生命周期”的真正认同,应该比供应商的推广更加关键。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一些原因,国内的众多用户在观念上可能还存在着种种习惯。比如,很多国内企业在成本核算、效益管理等方面出于多年的习惯,将采购成本与维护成本分开核算,或者完全由不同的部门来执行。在这样的机制下,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优势就难以体现得。
  
  另外,对于用户企业而言,以全生命周期为着眼点的服务,其优势不仅仅在于总成本的降低,往往还可以帮助企业集中竞争优势,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比如一些具有外包性质的服务,一旦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其设备维护、管理甚至运营都可以由具备较强行业技术资质的自动化供应商来承担,极大减轻了用户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资源上的压力,使其得以集中资源加强其核心竞争优势,在竞争中心无旁骛。而当前在国内,这样的用户也往往首先需要明确相应的企业战略,才会进而对这样的服务类型构成明确需求。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易于理解的观念“门槛”。比如在有的企业中,决策者甚至会觉得:花款项购置产品或系统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支出,但对动辄数十万甚至更高价值的服务订单却不太容易接受;有的企业则将平稳运营过于寄托在产品与系统本身的品质上,低估了设备与系统可能存在的维护风险和带来的损失,坚信“坏了再修”的方针也能够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固然美好,但其推广和普及,关键还是在于用户观念中的“账目”如何计算。我们相信,当众多行业用户的“账”算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长远的时候,注重“全生命周期”的自动化理念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