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资讯-技术-商机-商城-企业-展会-期刊-品牌-访谈-专题-视频-培训-人才-样本-问答- 手机版

流量仪表网|温度仪表网|电工仪表网|气体检测网|电线电缆网|电子仪表网|实验仪器网|无损伤设备|传感器网
压力仪表网|液位仪表网|通信测试网|分析仪器网|校验仪表网|泵阀仪表网|工控仪表网|自动化成套|变送器网

温度变送器|流量计|压力表|液位计 压力变送器|热电阻|热电偶|物位计


视频广告
本站服务网站帮助榜上有名

行业聚焦|企业关注|市场分析|行业标准|探索发明|新品扫描|会议报道|展会前线|人物访谈|图说新闻|所有新闻列表

精彩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仪表网>资讯中心> 行业精英>访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系统可靠性专家丁明教授
访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系统可靠性专家丁明教授

2012年12月30日 16:49  信息来源: 《电力自动化设备》         浏览次数:2024次  
更多
  丁明(1956-),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外专局“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主任、安徽省新能源利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新能源发电与节能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可靠性与安全防御、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发电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等。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973项目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项目、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完成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在重点学术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术论文奖8项。兼任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电力行业可靠性管理委员会委员等。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安徽省学科拔尖人才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记者:丁教授,您好,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情况。
  
  丁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始终坚持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突出应用性研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自主创新为主线,明确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举、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科技工作方针。
  
  我校电气工程学科始建于1946年,目前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高等学校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111工程)、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安徽省新能源利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新能源领域研究生创新基地等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电气工程学科在科学研究上密切跟踪学术前沿,产生了相当数量的高水平教学和科研成果,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4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一批具有特色的科研成果已经转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记者: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科研特色和重点研究方向有哪些?
  
  丁教授: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科研特色主要体现在:集中骨干力量,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急需领域,产学研密切合作,长期从事新能源发电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凝练,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伏系统技术、风力发电变流与控制、分布式发电与智能电网技术、能源安全与电力系统可靠性、飞行器电磁环境与雷电防护技术、电机优化与控制技术、新型电力传动系统、特种电源系统等。近三年来,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和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项目30余项,完成企业委托项目80余项,到帐科研经费达1.15亿元。其中2010年度到帐科研经费7000多万元,获得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另外,与安徽、北京、新疆、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一批知名企业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系列化光伏并网逆变器、MW级风力变流器、智能电网保护与控制装备、新型和特种电机、高压变频设备等成果得以产业化,部分产品在国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并出口国外。
  
  ◎记者: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很有特色,请您介绍一下。
  
  丁教授:我校非常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和投入。电气学科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群,在学校211工程建设支持下,近三年来投入3000余万元重点建设了以下科研平台。
  
  (1)光伏系统研发平台。拥有30kWp、5种不同光伏电池屋顶电站和逆变装置,配有电流-电压曲线测试、光伏模拟器、光伏水泵测试系统、可编程直流负载等重点设备,具备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水泵、系列化光伏产品的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
  
  (2)风力发电与变流技术研发平台。构建了15kW、250kW和2MW风力发电实验平台,开发了风能模拟软件,研发了10kW~2.5MW直驱和双馈型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及控制系统,具备风机控制系统、逆变器、电压跌落、低电压穿越以及风电场-电网兼容性实验条件。
  
  (3)分布式发电与微网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了包含太阳能、风能、超级电容储能、蓄电池储能、燃料电池、小水电、小火电、柔性直流样输电以及各种负载构成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开发了分析和能量管理软件,实现了软硬件集成,具备分布式发电和微网理论研究和工程验证能力。
  
  (4)储能系统研发平台。拥有多种储能电池、逆变装置和计算机构成的模拟和数模混合实验平台,可以从事储能系统控制、平抑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理论与技术研究。
  
  (5)电力及能源系统仿真平台。装备了并行计算机、高性能服务器和计算机,拥有PSASP、EMTDC、BPA、FATEST、GH?鄄BLADED、DigSilent等商用软件和自主开发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可从事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仿真分析。
  
  (6)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试验平台。配备了电磁波干扰源自动扫描系统、EMC耐受性模拟测试器、EMI接收器、电磁计算应用软件、快速瞬变干扰测试仪、屏蔽室等,可从事各种产品和装置的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试验。
  
  (7)电机研发平台。配备Magtrol电机测试平台、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系统、ANSOFT与ANSYS分析软件、dSPACE控制系统仿真平台、混合动力控制系统、交直流伺服系统、电机综合性能测试平台等;正在建设车用电机设计及系统控制软件平台、车用电机及动力传动系统测试平台,可从事电机仿真与设计、电机本体的测试、电机快速加工能力和样机样件的制作。
  
  (8)工程化验证平台。拥有盐雾试验箱、振动试验台、高温/湿度交变试验台、积分球等工程化实验设备,为科研样机向工程化、产品化过渡建立了良好的试验条件。
  
  ◎记者:在电力系统和新能源发电等领域,您的科研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研究热点与技术发展趋势是什么?主要课题来源有哪些?
  
  丁教授:我所在的科研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安全与电力系统可靠性,包括电力需求预测、电力系统规划、发电与输电系统可靠性、互联系统可靠性和配电系统可靠性。
  
  该方向的研究热点有:
  
  a.考虑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低碳排放的电源规划问题,结合大规模太阳能、风能发电站的空间布局和电力系统的接纳能力,决定可再生能源的梯级开发顺序;
  
  b.特高压环境下大区电网规划问题,根据中长期电能需求与电源布局,研究特高压联网的可行性以及特高压输电网络与其他电压等级电网的配合;
  
  c.发输电系统可靠性等值问题,为解决计算量过大问题,在考虑内部输电网络约束和调度策略基础上建立等值计算模型;
  
  d.互联电力系统可靠性计算模型,解决大区域、多互联电力系统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
  
  e.短期及运行可靠性分析,考虑时变环境运行条件与设备老化对元件故障率、修复率的影响,计入更为严格的运行约束,建立更贴近短期调度应用的可靠性计算分析模型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该方向的发展趋势是:面向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和智能电网,从长期和中期综合考虑发电和输电系统的协调规划问题,从规划和运行层面研究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建立更为的模型和计算方法,提出更具有实际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可靠性评估方法的实际应用。
  
  (2)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分布式电力系统,包括风能太阳能并网逆变技术、分布式发电建模与仿真、微网控制与能量管理、储能系统运行控制。
  
  目前该方向的研究热点有:
  
  a.风能太阳能并网逆变器及控制系统,研发系列化光伏与风力发电逆变器,重点解决低电压穿越、并网/独立运行控制模式切换等电网兼容性问题,兆瓦级逆变器工程化与产品化过程中稳定性及可靠性问题;
  
  b.分布式发电与微网系统数模混合仿真,根据电力电子设备级、微网系统级及电力系统级研究的不同要求,建立数字、物理模拟以及数模混合仿真平台,研究设备间、微网间和系统间的交互影响;
  
  c.微网技术支撑平台与能量管理,重点研究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网系统的数据采集、通信、控制及应用软件,实现实时闭环控制与运行模式切换,增强应用软件功能;
  
  d.储能系统运行控制,研究面向储能应用的双向逆变装置拓扑结构及控制策略,不同储能介质运行特性及控制策略,根据储能系统的不同定位和功能,研究储能系统在微网中的作用及平抑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机理,各种储能容量佳配比和协调控制。
  
  该方向的发展趋势是:研发满足电网严格要求、与电网有更好兼容性的逆变装置及控制系统;对大规模集中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从稳态、暂态等角度重点研究提高大区电网消纳风能、太阳能电力的能力;对规模化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重点研究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对城市电网和配网规划运行、保护控制的影响,充分发挥智能配电网能力,方便微网和各种分布式电源和的接入。
  
  (3)用户电力及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柔性直流输电、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无功补偿及有源滤波。
  
  目前该方向的研究热点有:
  
  a.面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输送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VSC?鄄HVDC),重点研究模块化多电平VSC子模块及其主电路拓扑结构、两电平及多电平调制策略、器件参数优化选择、电容预充电与电容电压均衡策略、环流抑制及冗余性设计等;
  
  b.电能质量分析方法与控制,重点研究频率构成未知的时变概周期信号分解方法,分析间谐波频率时变条件下电压闪变与波动等电能质量问题,研究频率未知且时变的谐波与间谐波的功率测量与电能计量的新方法,研究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研究分布式发电系统及微网系统电能质量问题特点及控制方法,研发混合滤波装置。
  
  该方向的发展趋势是:推动VSC?鄄HVDC在太阳能、风能发电中的应用,实现更高电压等级VSC?鄄HVDC的工程化和商业化;针对更多电力电子接口设备对电能质量的影响,研究其特殊性及有效抑制方法。
  
  经过多年合作,课题组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并与其他研究团队形成了紧密合作关系。团队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及其下属的省级电力公司、研究院所等大型电力企业和国外多所大学有密切合作,目前承担了国家基金重点项目、863重大专项、973项目、国际合作计划、国家支撑计划等课题和一批企业委托课题。
  
  ◎记者:据了解,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科研成果为国内知名产业公司提供核心技术支持,为我国新能源发电的核心技术进步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丁教授:本着“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的科研理念,我校电气工程专业与国内多家知名产业公司在技术上密切合作,目前我校已与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南网电科院、安徽省电科院、许继集团、合肥阳光电源、安徽颐和新能源等国内20余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产学研方面密切合作,特别是在新能源的研发中,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与产业公司联合建立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有利于资源共享,对于双方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发展新能源产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记者:感谢丁教授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更多相关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④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今日焦点
企业动态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关于我们|网站导航|本站服务|会员服务|企业建站|特色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诚聘英才

Copyright ybzhan.cn,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9,87759942加盟热线:0571-87756399展会合作:0571-87759945客服邮箱:873582202@qq.com 投稿邮箱:ybzhan@qq.com
网站客服: 服务咨询:对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