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润实业有限公司
中级会员 | 第13年

15821569256

成语中的计量:歌曲《生僻字》里识计量

时间:2019/4/10阅读:716
分享:

成语中的计量:歌曲《生僻字》里识计量

 

不久前,一首名为《生僻字》的歌曲在网上走红,整首歌曲的歌词几乎使用的全是各种生僻字这首歌里好些成语与计量有关,接下来就带大家学习一下这个成语

↓↓

奉为圭臬

汉语拼音: feng wei gui nie

出处和示例: 清·钱泳《履园丛话·书学·总论》,“三公者,余俱尝亲灸,奉为圭臬,何敢妄生议论。”鲁迅《坟·人之历史》说,“适应之说,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

成语解释:奉,指信奉、遵从;圭和臬分别指土圭和表,即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引申为标准、准则。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情当成行为的准则和法度。

链接度量衡:“圭”“臬”都是指我国古代的测量器具,类似的用法还有杜甫的《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圭臬星经奥,虫篆丹青广”等。

“圭”即土圭,是我国古代观测天象、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装置。“臬”本作“禁(nie)”,《考工记·匠人》云,“置梨”, 郑玄注,“于所平之地中央树八尺之臬”,贾公彦疏,“臬即表也”。臬(表)的高度历代相承(除个别情况外),一直沿用到清初,均为8尺。圭表即由“圭”和“臬”两部分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或石柱叫做“臬(表)”; 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用于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古人按照“立竿测影”的原理根据圭面上的太阳影子方向和长度测量回归年等。现今能找到的关于圭表的早记载文献是汉代《三辅黄图》其记载,“长安灵台有铜表,高八尺,长一丈三尺,广一尺二寸。题云:太初四年造。”

漏尽更阑

汉语拼音:lou jin geng lan

出处和示例:元·高文秀《襄阳会》折,“直等的漏尽更阑,街衢(qu) 静悄。”

成语解释:漏即刻漏;更阑指深夜。漏尽更阑喻指夜深之时。

链接度量衡:“漏”在这个成语中指的是刻漏。刻漏起源很早,是我国古代时间计量的重要装置之一,《隋书·天文志》载,“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  以分昼夜”;《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述,“刻漏,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更" 在这个成语中是指我国古代时间计量的单位,它主要用于夜间的时间计量,类似用法还有,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云,“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李贺《秦王饮酒》诗,“银云栉栉瑶殿明,官门掌事报一更。”

钟鸣漏尽

汉语拼音:zhong ming lou jin

出处和示例:汉·崔寔(shi) 《政论》,“钟鸣漏尽,洛阳城中不得有行者。”《三国志·魏书·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直到钟鸣漏尽,方始酒阑人散。成语解释:漏,即刻漏。钟鸣漏尽原指晨钟已经敲响,漏壶中的水也将滴完;比喻人年老力衰,已到晚年。

链接度量衡:“漏”在这成语中专指刻漏,是我国古代时间计量的重要装置之一。 刻漏的发明源于古人受容器漏水与时间流逝有对应关系的启发,《隋书·天文志》载,“普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 刻漏在各朝各代也有不同的形式和名称,如“沉箭漏”“浮箭漏”“秤漏”“莲花漏”以及民间的“田漏”等。刻漏的工作物质主要有水、沙、水银、铁珠等。另据《刻漏经》记载,“刻漏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这说明刻漏早在远古时期即已在中国出现,到西周时期已经成为计时的制度,并设有专门管理刻漏的官职——挈壶氏。古人发明的刻漏,其计时精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据华同旭《中国刻漏简介》记载,“东汉以后,我国刻漏的日误差大都在1分钟以内,好的可达20秒左右。”直到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漏作为计时装置仍在继续使用。

成语中的计量:歌曲《生僻字》里识计量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