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澜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澜达环保密切校企合作,构建环保人才实践基地

时间:2019-3-21阅读:216
分享:

环境类学院主要学科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本次名单皆进入“双yi流学科”和第四轮学科排名“A”类学科(A+,A,A-),同时综合考虑实验平台、院士、长江、杰青等情况。

(1)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1920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早期名称)设置铁路建筑系,开设了“给水和排水”等专业课程。1986年成立环境工程本科专业,1996年建立市政环境工程学院。2016年9月成立了环境学院,2017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进入环境学院,威海校区、深圳校区也设立环境工程专业,与校本部同步同等培养,现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市政工程的一级学科)”入选双yi流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的历次评估中,均,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A+,全国并列di一,市政工程获得A

哈工大环境学科是全国wei一同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合作基地和国家教学仿真实验室等重大平台的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26人,形成了一支由3名*院士(加上校友共有7名院士,分别是李圭白、汤鸿霄、张杰、彭永臻、任南琪、曲久辉、岳国君等院士)、4位长江学者、4位国家杰青guojiaji人才组成且45岁以下博士化率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2)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源于1928年设立的市政工程系,在我国环境工程学科的奠基人陶葆楷先生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逐步发展壮大。1977年建立我国第yi个环境工程专业,1984年成立环境工程系,1988年被评为我国wei一的环境工程重点学科;2009年和2013年两次在*学科评估中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第yi名;2011年发展为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双yi流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A+,全国并列第yi。

学院建立了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管理、市政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生态学为重点的学科体系,组建了一支以钱易院士、郝吉明院士和贺克斌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已经有7 名环境学科的教师和校友当选*院士;建立了“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lianheguo环境规划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地区协调中心”等高水平的开放式研究机构,*担任*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主任单位,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中心,在我国的环境保护领域享有*的声誉。

 

(3)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zao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下水道系及1981年成立的环境工程系。1988年成立环境工程学院,1998年正式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2年,lianheguo环境规划署(UNEP)和同济大学共同建立了lianheguo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双yi流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A+,全国并列。

学院现设有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三个系,共有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guojiaji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江水环境*重点实验室、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等平台。

(4)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是我国早开展环境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之一,经过40余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在国内环境学科领域的整体优势地位,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与科研机构。在Zxin的US News、QS等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环境学科分别位列32位和27位。按基本科学指标(ESI)的数据,北京大学环境/生态学科已跻身前0.2%。

 “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双yi流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A。

1991年 建立“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2000年 *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单位,同时获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点*,同年建立“水沙科学*重点实验室”;2002年 环境科学中心、城市与环境学系和技术物理系的环境化学教研室合并成立环境学院,环境科学博士点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  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双yi流”建设学科。

 

(5)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系,拥有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和环境科学与工程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居*三。建立了包括“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同济大学共建)”、“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guojiaji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社会经济环境guojiaji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内的20多个科研教学平台,形成了完善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服务社会”一体化平台体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双yi流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A。

学院共有教职工105人,包括*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千人计划4人、国家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新世纪人才11人、863领域主题专家1人、水专项主题专家2人。2000年以来,环境学院主持国家、省部级及地方服务等课题千余项,科研经费近10亿元,为国家和地方重大环境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6)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相关系(所、室、中心)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有3个系、9个研究所(室)及1个实验教学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双yi流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A。

学院现有*学科重点学科1个(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环境工程),浙江省重点学科1个(环境科学)。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环境修复与资源再生三个自主设置的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科学4个本科专业。

 

(7)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是1983年建立的环境科学研究所,是经*批准的全国高校*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与教育的平台之一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学科体系建设始于1952年刘培桐先生创建的土壤地理学专业。目前拥有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2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环境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双yi流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A。

环境学院设有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系、环境生态工程系和环境系统工程系,以及战略环境评价与生态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湿地生态与工程研究中心、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和大气环境研究中心。拥有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流域环境生态修复与综合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同时,建设有中ri、中丹、中意、中澳、中加等多项中外合作研究生培养项目。

(8)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于1999年1月组建而成,设有能源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研究所、化学化工系、环境科学系、汽车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及北京市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教学与科研机构。

  “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双yi流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A-

拥有*院士一名(彭永臻院士),“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111”计划引智基地、科技合作基地、guojiaji教学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次。是近年来环境工程发展Z快的院校之一。

(9)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学院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前身可追溯到1978年经*批准设立的环境水利科学研究所。1986年在农田水利系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1988年成立环境工程系,1994年成立环境科学及工程学院,1995年与水资源水文系合并成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学院,2002年独立设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年更名为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双yi流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A-

全院现有教职工94名,其中:*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2名、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

 

附录:

(1)

“环境科学与工程”双yi流学科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1、哈尔滨工业大学(含威海、深圳校区)

2、清华大学

3、同济大学

4、北京大学

5、浙江大学

6、南京大学

7、河海大学

8、北京师范大学

9、复旦大学

10、北京工业大学(自定)

“环境科学与工程”第4轮学科评估A类名单:

A+:

    哈尔滨工业大学(含威海、深圳校区)

    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A: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A-:

    北京工业大学

    河海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