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医院实验室综合污水处理设备工艺升级
为提高实验室污水处理膜分离的效率,保证膜分离的顺利进行,可以*行预处理,然后再进行膜分离。JacobShorr采用*做重金属离子的共沉淀剂,配以微滤膜过滤,对Ni、Pb、Zn都有很好的去除。EnochG.D.等人采用共沉淀—错流微滤工艺处理含As、Cd、Cr、Cu、Hg、Ni、Pb、Se及Zn等重金属的湿式石灰烟气脱硫车间废水,主要通过重金属氢氧化物与硫化物共沉淀,再经过错流微滤截留去除重金属,并对膜污染的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膜污染层主要由Mg、Al、Si、Fe化合物和硫酸钙组成,可以通过定期反洗和增第6期高永魏宝平马威等:膜分离技术在有害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41大膜面流速减小膜污染,经过化学膜清洗可以达到初始通量。刘裴文采用调节重金属废水pH值形成氢氧化物胶体后用超滤膜过滤,出水中重金属含量远低于排放标准。Barbala等人采用多聚物螯合超滤膜过滤(PF)工艺从蒸馏液中去除锕系元素(241Am和238Pu),在实验室进行了中试实验。
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采用两级PF,用Nd溶液替代Am废水,起始Nd浓度为14mg/L,出水浓度为0.01mg/L(ICP-AES的监测下限)。化学混凝—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低浓度放射性锕系元素废水和重金属废水,是将传统的化学沉淀与微滤膜分离相结合,向含低浓度的放射性锕系元素(Am、U、Pu等)和重金属(Cr和Pb)的废水中投加合适的絮凝剂,并调节pH值至碱性,形成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沉淀后,经微滤膜分离有害金属从废水中去除。低浓度有害金属废水中的金属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等化合物的浓度可能小于溶解度,或者在水溶液中呈胶体状态存在,不能单独从废水中析出沉淀,而是通过絮凝或胶体的物理、化学吸附从废水中去除,例如可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铁盐,形成Fe(OH)3,与胶体状态的金属共沉淀,再经过微滤被截留下来。
混凝—微滤膜组合工艺出水效果优于传统的混凝沉淀法或单一的膜分离法,与传统处理方法相比具有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工作压力低(0.01~0.03MPa),水力停留时间短(1.5h),能耗低,污泥量少,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优良等优点,是非常理想的实验室废水处理工艺之一。
铜陵市医院实验室综合污水处理设备工艺升级
20世纪以来,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了飞跃,与此同时,在其生产过程中所排放出来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加剧,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据文献[1]报道,医药废水成分复杂、浓度和盐分高、色度和毒性大,往往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污染物质,这些物质中有不少属于难生化降解的物质,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留于环境中。特别是对人类健康危害*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污染物,即使在水体中浓度低于10-9级时仍会严重危害的人类健康,采用传统的处理工艺很难达标排放[2].对于这些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的有机废水的处理,仍然是目前国内外水处理的难点和热点。
关于工业废水处理再利用曾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工业废水处理再利用主要是针对缺少水资源的西北、华北地区,而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等水网地带似乎没有必要,或者为时过早”。事实上,我国水资源的短缺不是局部的,而是普遍的。西北、华北等地区固然水资源不足,而在沿海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取水量和废水排放量急骤增长,工业用水量达到全部取水量的30%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上海市工业用水量更大,为全部取水量的70%左右。所以水资源不足、水质不良的状况日益突出。以浙江省为例,年平均降雨量为1250 mm左右,单位面积水资源总量超过120万m3/km2,是我国水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但是,在干旱的2003年,同样发生用水紧张状况。水源上游水库蓄水量不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矛盾突出,有的地区为了保证居民用水,对工业用水*,或者采取经济手段对工业用水超过*的部分数倍收取水费,以此迫使企业挖掘潜力,合理用水,节省用水,提高水的复用率,废水处理部分回用,减少生产用水的取水量。由此可见,开辟工业废水这个第二水源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再利用,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以减少工业用水取水量,在我国是具有普遍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