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生活污水一体化设备结构
高氮低碳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
近些 年 来 ,生物脱氮理论有了许多进展,人们试图从各个方面突破生物脱氮的困境,如开发短程硝化一反硝化脱氮工艺;发现了氨与亚硝酸盐/硝酸盐在缺氧条件下被同时转化为氮气的生物化学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厌氧氨氧化(ANAMMOX);将两种工艺组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生物脱氮工艺,即半硝化一厌氧氨氧化工艺,其在需氧量和外加碳源上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短程硝化一反硝化
短 程 硝化 一反硝化就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酸盐阶段而终止,然后直接进行反硝化。早在1975年,Votes[12〕 等就发现在硝化过程中NOZ积累的现象,并提出了短程硝化一反硝化生物脱氮的概念,又称为亚硝化型生物脱氮。1986年,Suntherson[13」 等经小试研究证实了经NOZ途径进行生物脱氮的可行性,同时,Turk和Mavinic[14]对推流式前置反硝化活性污泥脱氮系统也进行了经N02途径生物脱氮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
3.1.1 短程硝化一反硝化的优点
与全 程 硝 化一反硝化反应途径[IS](见 图1)相比,短程硝化一反硝化(见图2)途径具有如下优点[16一‘8]:(1) 硝 化 阶段可以节约25%的需氧量,降低了能耗。(2) 反 硝 化阶段可减少40%的有机碳源。按理论计算,硝化型反硝化C与N质量比为2.861,亚硝化型反硝化C与N质量比为1.711,即在C与N质量比较低的情况下提高TN的去除率。
(3 )反应时间缩短,反应器容积可减小。
(4) 具有较高的反硝化速率(N02的反硝化速率通常比N03-高63%左右)。
(5 ) 污泥生成量降低,硝化过程可少产污泥3396——35%左右,反硝化过程中可少产污泥5596左右。
(6 )减少了投碱量。
林芝生活污水一体化设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