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设计
系统注册管理的用户数均>200;
系统支持并发访问数>100;
系统一般查询响应时间小于3秒,多条件查询响应时间小于10秒;
速度不致影响业务工作、造成业务工作的低效率;
支持年信息量(记录条数)大于百万级。
可靠性设计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保证在正常情况下业务逻辑的正确性。在软件的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等方面满足下述技术参数:
系统支持一天24小时,一周七天,一年365天不间断运行;
系统在连续一年的运行中,软件故障导致停机的次数不超过5次,单次系统修复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出现大的程序错误,不发生数据错误;
系统在用户出现错误操作时进行提示,并自动停止该操作;
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业务逻辑的正确性,避免由软件故障导致的失效;
采用成熟的、经过严格测试的通用组件,减少系统差错;
在软件发生失效的情况下,软件达到易重建规定的性能级别并恢复受直接影响的数据;
当系统在高负荷运转或出现故障,采可靠的机制,保证数据的零丢失。
可用性设计
有效避免由于单点故障或系统的升级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能够对资源的性能和负荷的峰值进行限制和管理,控制用户数或者负荷的无限制扩张,防止出现响应时间过长和拒绝服务。
安全性设计
在信息安全、非法访问和操作等安全性设计方面,遵循以下原则:
符合要求。系统符合有关安全性要求;
权限管理。系统提供权限管理功能,用以增加、修改、删除用户、用户组,设置用户、用户组的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
加密存储。对系统中用户认可的关键敏感数据,需要进行加密存储的,提供加密存储功能。
易用性设计
所有的功能界面风格和操作流程一致;
界面布局、功能划分合理,完成同一功能或任务的元素放在集中位置,减少鼠标移动的距离;
功能菜单、功能按钮命名规范、简单明了,专业性强的软件使用相关的专业术语,通用性界面则使用通用性词眼。
可扩展性设计
系统适应组织的变更及扩展而不需要对程序做相应的修改。
系统能适应应用不断的添加而不至于程序大量的修改或重来。
随着用户数的增长及功能应用的增长系统可以保持足够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运行。
可维护性设计
软件能够被简单方便的修改和升级。包含可读性、可修改性、可测试性等;
在设计上保护用户身份的安全、实现功能和数据权限。
健壮性设计
在异常操作或环境压力下,系统保证持续运行。
在网络不稳定、后台压力较大等特殊情况下,保证软件正常运行;
对用户的非法操作等非正常情况具有容错能力;
异步处理能够有效地保持负荷稳定的水平范围之内,避免系统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