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an声波散射成像技术特点与数据处理
Cscan法声波散射成像技术基本原理及特点
Cscan声波散射成像技术是在地震学中散射、反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以非均匀介质模型为基础,借助散射波对结构界面和介质波速进行成像,实现对混凝土结构精细检测的目的。同一种工程材料,当其密实性和胶结程度等存在不均匀性时,如存在松散、空鼓等情况,会出现局部的弹性波阻抗的异常区。这些弹性波阻抗差异界面,以及材料不均匀性引起的弹性波阻抗异常区,都是散射源,在冲击波的激励下散射源会产生散射波,如图1所示。弹性波阻抗差异越大,散射波能量越强。通过接收到的散射波的走时、幅值,可对异常体的位置、形态进行精细成像,从而确定混凝土内部缺陷的位置。弹性波会在尺寸远远大于波长的弹性波阻抗差异界面形成反射,这是反应介质分层特性最直接的指标,是物探解释的主要依据。通过定位混凝土构件的底部强反射界面,确定混凝土构件的底界面位置,这是检测的物理基础。声波散射成像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风电塔的基础混凝土质量检测。
Cscan声波散射成像技术是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可在单一可测面进行布置,适用于众多只出露一个检测面且探测距离较深的大体积混凝土构件;2.采用方向滤波技术,可滤除干扰波,抗干扰能力强;3.采用时间-波速域二维扫描技术,可确定混凝土构件内波速结构;4.采用偏移成像技术,将反射、散射界面绘制在图像中,更直观地展示混凝土构件内缺陷的位置与形态。
图1 Cscan法原理示意
Cscan声波散射成像技术特点与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流程
1.根据直达波走时,进行时间校正;2.进行时间增益,增强深部数据;3.带通滤波,滤除低频和高频干扰;4.进行方向滤波,滤除干扰波;5.进行波速扫描,确定混凝土构件波速结构;6.进行合成孔径偏移成像,对混凝土构件内部进行成像;7.对偏移图像进行工程解释。
方向滤波技术
地震散射波中伴随有各种干扰,如声波、面波、多次波以及环境噪声等。滤波是散射数据处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行之有效的滤波技术是下列三种二维滤波技术:F-K、T-P与双曲Radon变换,其相互之间关系如图4所示。前两种都是线性滤波技术,技术功能类似,根据视速度差异滤除直达波、面波等具有线性走时特征的干扰。双曲Radon滤波技术功能更加强大,除了能滤除线性走时的干扰波,还可以滤除多次波,因而它是经常采用的主要滤波手段[25]。利用双曲Radon变换,将时间-空间域原始信号转变成时间-波速域数据,再根据混凝土波速确定滤波参数(一般为大于2000m/s),最后进行双曲滤波,如图5、6所示,可滤多次波和干扰波,突出反射、散射波。
图2 二维滤波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图3 原始数据
图4 滤波后数据
速度扫描技术
由滤波后数据,进行速度扫描,反演出激发点下方混凝土的波速分布,从而重建混凝土构件内的波速分布。图7为散射/反射强度成像,纵坐标是零偏移距的双程时,横坐标是界面的偏移速度,能量强的极值点表示存在强反射/散射界面。时间与速度的乘积的一半是深度。黑色极值点(图中十字所标注的极值点)表示弹性波阻抗差为正,增速界面,反之为减速界面。极值点的选择方式为自动+交互(算法自动拾取与手动选点结合)。
图5 二维波速扫描
偏移成像技术
采用合成孔径成像技术,使用相关域内的观测数据与二维波速扫描给出的偏移速度,重建地质异常体α的空间图像,展现混凝土内的界面位置与异常体形态。合成孔径成像偏移成像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