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特点:
• 高集成度,紧凑化机箱设计,适合2-120段热流道温度控制系统
• 使用热流道行业标准的电器接口,模块插拔更换维护模式
• 机外散热模式,大大降低机内温度,显著延长整机寿命
• 接入电源检测功能,当外接电源超压,可及时保护系统不受损害
• 10.2寸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平台
软件特点:
• 使用数据块方式显示和操作,更符合行业使用习惯,简便,易懂,软件具有临近ID感温线出错时自动替代功能,可以在模具射胶过程中,遇到感温线临时损坏也不需要停止工作进行更换维护。
• 具有整体升温等待功能,可以有效防止模具整体升温不均带来的负面影响
• 具有120段模组数据下载和上传功能,可以简化更换模具的设置工作。并且还可以用U盘导入或导出模组数据。
• 可以通过实时曲线监控对比多段温度的波动情况,也可通过历史曲线查询对比过去某个时间段的数据情况。
• 可通过网线实现局域网内数据共享,并可通过软件进行远程监控操作。
保护功能:
• 保险丝损坏提示;
• 热电偶开路、反接检测,加热圈短路、开路侦测,加热圈与传感器接反报警;
• 可控硅短路、开路检测;
• 过载保护以及超压保护等功能;
• 加热器软启动除湿保护;
• 工作电压超高保护;
• 电压过高保护、电流过载自诊断
产品优势:
TC2000系列热流道集中控制系列,根据热流道行业特点,在硬件设计上进行高度集成整合,软件上按照本行业从业人员的使用习惯进行人机界面设计,*最*大*程*度*地简化了软件的学习过程,具有整体升温等待功能,可以有效防止模具整体升温不均带来的负面影响,可通过网线实现局域网内数据共享,并可通过软件进行远程监控操作。 技术规格 | ||
工作电源 : | 3-相+地线(4 线) 200-240Vac/3-相+中线+地线(5 线) 380-415Vac | |
工作环境 : | 0~55℃ (32~131℉), 10~80%RH (无结露) | |
储存环境 : | -20~70℃ (-4~158℉), 10~80%RH (无结露) | |
控制模式: | 自动-PID / 手动 | |
测量范围: | 0~500℃(32~932℉) | |
输出模式: | 过零触发 /相角调节 | |
控制稳定性: | ±1个字-稳定状态 | |
负载能力: | 额定 240Vac, 15A/温区 | |
过载保护: | 保险丝,过载报警等 | |
感温线连接器: | 多种类型可选 | |
输出限制: | 可以设置输出电流值 | |
加热线连接器: | 多种类型可选 | |
软启动: | 用低电压加热除湿 |
温区参数详解及报警功能 | ||
参数 | 描述 | |
控制目标值 | 全量程。 | |
高温报警 | 温度超高报警值。 | |
低温报警 | 温度超低报警值。 | |
传感器型号 | 0 – J 型热电偶; 1 – K 型热电偶; | |
摄氏/华氏 | 温度单位。 | |
软启动 | 0 – 关闭; 1~10: 开启, 软启动时间 = (1~10)×80s | |
控制周期 | 0 – 调压输出(相角调节); 1~10 – 过零输出, 控制周期 = 1~10s | |
滤波值 | 用于减少干扰信号对输入的影响。 | |
比例值 | 比例周期, 1 ~ 全量程。 | |
积分值 | 积分时间, 1~3600s. | |
微分值 | 微分时间, 1~3600s. | |
修正值 | 传感器偏差修正,当前温度值=传感器测量值+修正值。 | |
传感器保护 | 传感器和加热器错接诊断功能。 | |
加热器检测 | 加热失效诊断功能。0 – 关闭; 1~10 – 开启, 检测时间 = (1~10) ×60s. | |
慢速升温 | 慢速升温功能。 0 – 关闭; 1 – 开启。 | |
额定电流值 | 负载额定电流值 (Amps)。 | |
保护电流 | 负载电流上限值。 | |
电流值 | 参数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