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300半自动根系观测系统
MS-300半自动根系观测系统是为水平或小角度安装的微根管观测而设计的,常用于根窖或配备有大量微根管的根系实验室。该系统由控制单元、双视角成像模块和带定位齿条的微根管组成。双视角成像模块固定在微根管内的定位齿条上,控制单元根据ICAP命名规则对微根管进行编号,并控制双视角成像模块在微根管内独立移动及定位拍摄,最后自动返回初始位置。这种智能
化设计能够让操作者只需在不同微根管之间移动双视角成像模块即可;此外,控制单元通过RFID(射频识别标签)标记微根管编号,即可同时控制多个双视角成像模块,以便快速完成大批
量根系观测实验。MS-300半自动根系观测系统成像分辨率高达2500dpi,拍摄图像存储于可移动U盘中,控制单元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微根管,单独或批量的预先设定拍摄位置。微根管两端
采用磁性密封盖设计,可手动变换位置,便于拍摄到微根管内根系图像。定位齿条既可留在微根管内,也可以在各个微根管之间轮换使用。

系统特点
l 自动拍摄,双视角成像模块安装到微根管后,自动根据预设位置进行自动拍摄;
l 双摄像头,分辨率可达2500dpi;
l 图像大小可调,便于进行根溯源;
l 成像速度快,小于1秒,无需白平衡,可高效获取图像;
l 具备非线性校准功能,可消除微根管的曲面效应;
l 双视角成像模块借助定位齿条实现精确定位,通过磁性密封盖可转动定位齿条;
l 锂电池供电,用户可自行更换电池;
l 专为水平或者小角度安装的微根管设计,微根管及定位齿条长度可延长至2米;
l 控制单元采用RFID技术自动识别各个微根管编号;
l 操作者可同时操作多个双视角成像模块,特别适用于根窖或配备有大量微根管的根系实验室;

1. 成像方向:双视角成像模块;
2. 成像面积:
31mm×24mm(外径175px 微根管),
20mm×20mm(软件可自动裁剪成标准面积,同时可消除微根管曲面效应);
3. 图像分辨率及格式:800 万像素(3280×2464 像素;2500dpi);jpg 格式;
4. 成像速度:<1 秒/张图像;
5. 图像命名:遵循ICAP 命名规则;
6. 照明光源:两列LED 照明,强度可达160-230 流明,强度可调;
7. 操作系统:带LCD 触摸屏的控制单元;
8. 操作软件:VSI 软件(触摸感应),实验和图像获取程序化(包括日期和位置);
9. 图像存储:2 个可插拔16GB 移动硬盘;
10. 供电模块:可充电锂电池,含充电器,用户可自行更换电池;
11.双视角成像模块:铝质外壳,阳极电镀,长300mm,直径62mm,重720g;
12.定位齿条:淬火钢材质,8mm×7mm×700-2000mm,重670-2000g(宽×高×长);

1.控制单元
2.高清双视角成像模块
3.2 个可插拔16GB 移动硬盘
4.RFID 标签,出厂定焦(外径175px 微根管)
5.2根1.0 米的定位齿条
6.2个磁性密封盖
7.便携箱
8.锂电池及充电器
9.VSI 软件包
选配:可增加双视角成像模块,特别适合根窖或配备有大量微根管的根系实验
MS-300应用案例
案例1. 德国塞尔豪森根窖实验,样地略微倾斜,坡度大约为4°,样地土壤主要为由粉沙壤土层发育而来的淋溶土。在斜坡的底部厚度为3m,而在顶部则不存在;一个根窖建在斜坡的顶部,
另一个根窖建在斜坡的底部。在根窖建成之前,冬大麦-冬小麦在此区域轮作。

图1. 地表施工 图2. 地下微根管设置

图3.不同时期根系图片对比
案例2. 德国哥廷根大学根系实验室是位于大学实验植物园的野外研究机构,该实验室于2005年成立,旨在对木本植物的根系进行监测和实验操作。实验室由八个排尽水的植物容器
(180 cm长 × 180 cm宽 × 220 cm深)组成,两行放置,可以从两侧进入容器的地下部分。该根系实验室有一个大型可移动屋顶,在下雨时会自动覆盖植物容器,从而可以控制实验
的土壤水分。它可以进行诸如基于地上植物器官以至根系水平,幼树对土壤养分和/或水分状况差异的响应等相关实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