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科瑞 刘秋霞
Acrel-1000DP分布式光伏监控运维系统
系统概述:
Acrel-1000DP分布式光伏监控系统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原则,满足电力系统自动化总体规划要求,且充分考虑光伏发电的因素,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用电进行集中监控、统一调度、统一运维,满足用户可靠、安全、节约、高效、有序用电的要求。对用户提供运维服务,实现能源互联,信息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提高电站的运行管理效率,提升生产运行管理水平,降低生产运行和设备维护成本。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项目通过在屋顶安装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最终将电能全部并入电网,构建了一个总容量为5.98WM的分布式光伏10kV并网系统,以实现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和并网发电。该项目采用全额上网的方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环保、节能、可再生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还能够为用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太阳能可利用量巨大,据估算一年内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总量折合标准煤共约1.892*1013千亿吨,是目前世界已探明主要能源的一万倍。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将成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分布式光伏运行方式分为全额上网、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运行方式,本项目采用全额上网的运行方式,此运行方式将所发电量全部用于上网。
Acrel-1000DP分布式光伏监控运维系统
系统架构:
系统功能:
1、综合监测界面
展示光伏电站名称、位置、逆变器数量等基本信息;
统计当前光伏电站日、月、年发电量;
按汇流数据分散分析每组光伏组件发电功率以及工作状态。
2、电能质量监测界面
监测站内电能质量检测仪所采集数据,如电压有效值,偏差率,谐波畸变率,电流有效值,分相功率,总功率等;
通过柱状图展示电能质量检测仪谐波和间谐波各频谱;
通过曲线图展示三相电流/电压谐波数据、实时负荷曲线、有效值/波动/偏差/闪变等参数;
展示所选站点下全部电能质量检测仪所有暂态事件。
3、分布式光伏组件监控界面
监测整个光伏阵列各个组件的电压、电流、功率等电参量信息;
监测逆变器当前输入功率、输出功率、温度及当前状态等信息;
监测逆变器交直流侧电参量信息。
4、逆变器曲线分析界面
(阳光电源,锦浪,固德威,华为)
展示逆变器交流侧总有功功率曲线;
展示逆变器直流侧电压曲线;
展示当前光伏发电站所处环境温度曲线;
综合分析环境对光伏发电的影响。
5、光功率预测系统
根据《光伏电站设计技术规范》GB/T 50797-2012的相关要求,光伏发电站发电量预测应根据站址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情况,并考虑光伏发电站系统设计、光伏方阵布置和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后计算确认。
目前,常用的光伏发电量计算软件有PVsystem、RETScreen、PVSOL、Sunny Design、PVF-chart和Conergy等。
6、光功率预测系统
根据《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GB/T 19964-2012的相关要求,装机容量10MW及以上的光伏发电站应配置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系统,系统具有0h-72h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以及15min-4h超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功能。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系统通过采集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实时环境气象数据、光伏电站实时输出功率数据、光伏组件运行状态等信息,可按照电网调度技术要求,实现标准格式的短期功率预测、超短期功率预测,以及光伏电站实时气象数据、装机容量、投运容量、最大出力等信息的上报。同时,光伏电站的功率预测与主站之间应具备定时自动和手动启动传输功能。
7、光功率预测系统
GBT 40607-2021标准要求,光伏功率预测模型单次计算时间小于5分钟。单个光伏电站短期预测误差必须满足电网要求,
即:月均方根预测误差暂定小于20%,超短期预测第4小时预测值月均方根误差暂定小于15%。光伏站发电时段(不含限电时段)短期预测月均方根误差应小于0.2,月合格率应大于80%;超短期预测月均方根误差应小于0.15,超短期合格率应大于85%。
目前我司预测系统短期预测合格率在90%以上;超短期预测合格率在92%以上;可达96%,符合电网要求。
8、AGC/AVC控制系统
据《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GB/T 19964-2012的相关要求,光伏发电站应配置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具备有功功率调节能力、参与电力系统调频、调峰和备用的能力。光伏发电站应配置无功电压控制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调节控制的对象包括逆变器无功功率、开关站无功补偿装置等,优先采用逆变器及无功补偿装置进行调节。
8kW~400kW可380V并网,这类分布式光伏多为工商业企业屋顶光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前,应明确计量点,计量点设置除应考虑产权分界点外,还应考虑分布式电源出口与用户自用电线路处。每个计量点均应装设双向电能计量装置,其设备配置和技术要求符合 DL/T 448 的相关规定,以及 相关标准、规程要求。电能表采用智能电能表,技术性能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智能电能表的相关标准。用于结算和考核的分布式电源计量装置,应安装采集设备,接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用电信息的远程自动采集。
地面光伏方阵直击雷防护措施,光伏方阵的光伏组件可利用其金属边框作接闪器、金属支架作接地线,场站内应采用由垂直接地极和水平接地极共同组成的人工接地网,利用∟50mm×50mm×5mm角钢作为垂直接地极,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采用40mm×4mm扁钢作为水平接地极,挖沟埋设,垂直接地体的间距应大于埋深的两倍并均匀布置。固定在同一金属框架上的光伏组件,其金属框架接地点应大于2点,且每个接地点间隔距离不大于25m。光伏方阵的防雷接地应与其保护接地、系统接地以及设备机房的接地系统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各接地系统值的要求,一般不大于1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