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农产品产地土壤有效态砷的测定方法》征求意见

行业标准 2023年09月26日 08:54:23来源:仪表网 16671
摘要本文件描述了采用磷酸二氢铵溶液浸提-原子荧光法和稀硝酸溶液-原子荧光法浸提测定农产品产地土壤有效态砷的方法。

  【仪表网 行业标准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 、山东大学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等单位起草,TC404(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国家标准计划《农产品产地土壤有效态砷的测定方法》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现公开征求意见。
 
  砷(arsenic,As)是公认的全球性污染物,无机砷被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保署列为“第一类致癌物”,过量摄入或长期低剂量砷暴露都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典型的地方砷中毒症状是“乌脚病”,严重时可诱发皮肤、膀胱、肺等器官癌变以及发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砷不仅毒性强,而且分布广泛,暴露风险高。由于地质原因,以及不规范的矿冶或农药化肥使用等人为活动,导致砷广泛分布于农田土壤环境中。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表明我国土壤砷污染点位超标率为2.7%,是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农田土壤中的砷能被农作物吸收,并随农产品通过食物链向人体传播,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稻米食用是我国人群砷暴露的主要途径,可贡献人体日摄入无机砷的60%以上,因此,研究砷从土壤到食物链的传播过程意义重大。
 
  土壤中的砷并不是都能转运到食物链并构成健康风险,而是否具有风险取决于砷的赋存形态。农田土壤中的砷有多种赋存形态,其中可以被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吸收利用的砷被称为植物有效态砷(有效态砷),而以铁锰结合态、残渣态等形态存在的砷不易被植物吸收,危害性较小。然而,我国当前土壤砷的风险监督和土壤质量监管仍以土壤总砷含量为标准,这导致了很多风险监管的偏差,常常出现土壤砷浓度不超标但农产品砷浓度超标,或者土壤砷浓度超标但农产品砷浓度不超标的现象。由此可见,要准确评估土壤砷污染的健康风险,使监测、监督及管理更加能趋近于实际情况,就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异质性,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有效态砷测定方法的标准,并构建基于土壤有效态砷的土壤质量评估体系。
 
  当前,国内外尚缺乏土壤有效态砷提取和测定方法的标准。本文件将基于前期文献调研及大田采样开展土壤有效态砷提取剂筛选实验,构建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效态砷的提取和测定方法,验证提取与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磷酸二氢铵溶液浸提-原子荧光法和稀硝酸溶液-原子荧光法浸提测定农产品产地土壤有效态砷的方法。本文件中磷酸二氢铵溶液浸提-原子荧光法,适用于旱地土壤有效态砷含量的测定。本文件中稀硝酸浸提-原子荧光法,适用于水田土壤有效态砷的测定。
 
  方法原理:
 
  砷与磷属于同族元素,在土壤环境中具有相似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旱地条件下,土壤中的砷主要以砷酸根的形态存在于土壤,因此,可以利用磷酸二氢铵溶液中的磷酸根置换土壤中的有效态砷。在淹水的稻田环境中砷主要以亚砷酸盐的形态存在,亚砷酸盐在稀硝酸溶液中有较强的溶解性,因此,可以利用稀硝酸溶液浸提土壤中的有效态砷。提取液中的砷浓度用原子荧光法测定,计算得出土壤样品中的有效态砷含量。
 
  仪器和设备:
 
  1.电子天平:分度值为0.01g。
 
  2.电子天平:分度值为0.0001g。
 
  3.恒温往复式振荡器:振荡频率180±20r/min,温度可控制在25℃±1℃。
 
  4.低速离心机:离心速率<10000rpm/min。
 
  5.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计。
 
  精密度和准确度:
 
  按照本文件测定土壤有效态砷,其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得超过8%。
 
  更多详情请见附件。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