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摘要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尹毅教授、赵孝磊副教授团队与牛津大学Iain McCulloch教授团队合作,在n型有机半导体掺杂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仪表网 研发快讯】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尹毅教授、赵孝磊副教授团队与牛津大学Iain McCulloch教授团队合作,在n型有机半导体掺杂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 Efficiency n‐Type Doping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s by Cation Exchange”(基于阳离子交换的高效n型有机半导体掺杂)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图片1.png
研究背景
 
  在有机电子器件领域,掺杂技术是调控材料电学性能的关键手段。与p型掺杂的成熟应用相比,n型掺杂技术的发展受限于电子传导性差、掺杂剂选择少等问题,成为该领域的重大挑战。本次研究通过引入阳离子交换机制,实现了高效的n型掺杂,保持材料的晶体结构同时显著提升了电导率,为n型掺杂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亮点成果
 
  该研究的核心创新在于首次将阳离子交换机制引入n型有机半导体的掺杂过程,显著提高了掺杂效率和电导率。传统的n型掺杂方法通常通过直接向材料引入电子供体,但这容易破坏半导体材料的有序结构,从而影响其电荷传输性能。而本研究提出的阳离子交换掺杂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更高效的掺杂,同时保持了材料的有序结构。
 
  阳离子交换掺杂过程是通过将半导体材料N2200薄膜暴露于特定的掺杂剂(如DBN或DBU)与离子液体(如BMIM-TFSI、EMIM-TFSI)组合的环境中来实现的。首先,掺杂剂与N2200的共轭聚合物发生电子转移,形成中间态(如带电的极化子)。接着,通过引入离子液体中的阳离子(如BMIM+、EMIM+),中间态的阳离子被迅速替换,实现了高效的阳离子交换过程。这一过程确保了材料中的电荷传输效率大大提高,而材料的晶体结构得以保持不变。通过这一创新的掺杂机制,研究团队成功地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对N2200的高效掺杂,材料的电导率提升至1 × 10⁻² S/cm,显著超越了现有的传统n型掺杂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后的N2200薄膜不仅具备优异的电荷传输性能,而且其有序的晶体结构确保了器件在高电荷密度下依然具备优良的迁移率。
 
图片2.jpg
展示了阳离子交换过程如何有效掺杂n型半导体材料
 
图片3.jpg
掺杂后的N2200薄膜仍然保持高度有序的结构,有利于提高电子迁移率
 
  该成果为有机电子学器件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特别在薄膜晶体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光伏器件等领域,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高电子电荷密度和高迁移率的器件中。
 
  研究团队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赵孝磊副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其他通讯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尹毅教授和牛津大学Iain McCulloch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牛津大学为第二单位。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强电磁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的大力支持。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