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距离完美的复合移动机器人,行业还需要什么?

仪表下游 2022年01月22日 10:19:46来源:仙工智能 14681
摘要类似于“人”的复合移动机器人是完成各种复杂操作,打通工厂最后的一米的关键设备。灵活但是复合移动机器人产业仍旧面对着业务多样、场景复杂、多系统、落地周期长等应用难题。

  【仪表网 仪表下游】导读:类似于“人”的复合移动机器人是完成各种复杂操作,打通工厂最后的一米的关键设备。灵活但是复合移动机器人产业仍旧面对着业务多样、场景复杂、多系统、落地周期长等应用难题。
 
  层出不穷的产品却难以解决以上问题,行业正面临着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旧的问题却尚未解决的窘况。如何解决应用难题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深度地剖析当下复合移动机器人实际面临的应用痛点,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1、业务多样、场景复杂,产品化难
 
  行业尚处于概念摸索和尝试阶段,缺少具象场景的实验和尝试;半导体、3C、巡检等场景复杂,机器人硬件场景定制化,难以形成标准
 
  2、结构复杂,落地周期长,部署效率低
 
  复杂的系统结构让对接接口更多,降低了系统配合流畅度,导致部署效率低下。
 
  3、多过程、多系统,信息流不畅通
 
  生产流程离散,数据不共享;单体对接不同系统,系统间信息不通畅。
 
  针对性解决方案加速行业发展
 
  解决方案助力智造升级
 
  为 3C、纺织、半导体、电商零售等众多行业提供了涵盖 AMR、复合移动机器人、软件系统的解决方案,拥有大量落地解决方案。将案例的实践中的发现进行综合整合,并将其反馈给产品,不断调整,力求打磨出适用于多行业的解决方案,帮助各行业客户突出重围,实现智能智造的进阶。
 
  1、系统构建,稳步推进产品化
 
  强大的控制器+智能的视觉算法+先进的软件系统,解决业务多样、场景复杂、产品化难的应用难题。
 
  ① 最强控制大脑,硬件有机整合
 
  未来的复合机器人一定是作为一个独立产品出现在各个应用里。在构建复合机器人系统时,将软件、算法和硬件进行有机结合,是复合机器人发展的重要趋势,打通能够抽取众多非标应用场景中的共性,从而为实现标准化打基础做铺垫。
 
  ②智能的视觉算法,打造柔性制造核心
 
  ③ 先进的软件系统,保障项目快速落地视觉 AI 为复合移动机器人提供较高的定位、取放冗余度,是柔性智造核心环节,其无论从技术领域,还是应用领域,都可以做到更加方便、稳定、精确,为实现复合机器人的应用开拓空间。随着 AI 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深耕,未来将涌现更多以 AI 为基础的机器人产品,借助 AI 的力量,复合移动机器人的产品化将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这方面投入了较大精力,将机器人的标定、示教、使用等过程统一在 RoboShop Pro 中,对施工人员的技能要求再次降低,大幅度加快了现场实施进度,保障现场整体进度。软件基础是决定复合移动机器人快速部署、落地的保障。目前的大多数复合移动机器人面临的一个产品化问题就是,现场部署条件差、效率低,缺乏一个有效的系统软件,协助现场人员快速落地。因此长期来看,和复合机器人系统工作的软件系统一定往更加简单、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2、更高的兼容性,更好的适配性
 
  解决结构复杂,落地周期长,部署效率低的应用难题,实现方案的快速落地、减小实施时间损耗。
 
  3、标准接口(API)打通各系统,打通信息孤岛
 
  当前复合机器人领域各大厂商水平基本相当,玩家主要包含自有玩家(自家底盘+自家手臂)、合作玩家(自家底盘+别家手臂/别家底盘+自家手臂)、集成玩家(别家底盘+别家手臂)三大类。
 
  优势在于对控制方面的深耕和理解,以及在自家看门本领:导航和运动底盘的运动控制方面,首先在运动底盘方面保证整车的重复到点一致性,给复合机器人的下一步作业打好基础。同时有能力自主研发的视觉系统,为手臂的视觉感知保驾护航,和机械臂厂家两者的强强联合,在复合机器人的两个最大的关键技术点上提供强有力支持。
 
  但是我们还将面临真实环境中一个流程的分段,以及多系统的对接问题。因此,未来需要各大厂家和客户之前的共同努力,形成复合机器人的整体标准。当下,将多级任务融合到一个系统、一次实施中,如仙工智能的 RoboShop Pro 的任务链,可以有效地将多级任务划为各个子任务,而在一次实施中完成,非常通畅。
 
  再者,复合机器人的控制、状态、交互标准也很重要,尤其以电气接口和软件通讯接口更紧迫,在前述几个大的行业中,复合机器人通常需要对接其他控制、显示或交互系统,就需要各个系统之间约定好“共同语言”(API),信息孤岛情况将会大幅改善。
 
  此外,具体业务场景的深耕,对于改善信息不通畅的状态有很大的帮助,助于各大公司和行业的产品迭代。因此,培养一批懂业务,懂技能的人才也极为迫切。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延伸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