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城域物联感知基础设施的总体技术框架,其中包括总体技术框架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定义等相关内容。

  【仪表网 行业标准】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第26号令《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上海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现将《新型城域物联感知基础设施 第1部分:总体技术框架》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予以公示,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期限为2023年8月16日至2023年9月15日。(买仪表,卖仪表就上仪表网! 查产品、看订单…一站式全搞定!)
 
  本文件主要解决面向新型城域物联感知基础设施中构建物联、数联、智联架构体系的问题,以提高新型城域物联感知基础设施系统之间协作互通、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新型城域物联感知基础设施产业链的开放和促进新型城域物联感知基础设施快速规范发展。DB31 xxx-xxx《新型城域物联感知基础设施》由8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总体技术框架。目的在于提供一套面向新型城域物联感知基础设施的架构体系。
 
  ——第2部分:资源管理要求。目的在于提供资源层的建设内容,明确建设标准。
 
  ——第3部分:感知管理要求。目的在于提供感知层的建设内容,详细规范终端接入要求。
 
  ——第4部分:数据管理要求。目的在于提供数据层的建设内容,详细规范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建设标准。
 
  ——第5部分: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要求。目的在于提供赋能层中城市信息模型的建设内容,明确城市信息模型的建设标准。
 
  ——第6部分:城市资源标识技术要求。目的在于提供赋能层中城市资源标识解析技术的建设内容,明确城市资源标识解析的建设标准。
 
  ——第7部分:运营管理要求。目的在于提供运营管理的建设内容,明确运营管理的建设标准。
 
  ——第8部分:评价指南。目的在于提供成熟度评价,推进新型城域物联感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型城域物联感知基础设施水平。
 
  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城域物联感知基础设施的总体技术框架,其中包括总体技术框架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定义等相关内容。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城域物联感知基础设施的总体技术框架,其中包括总体技术框架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定义等相关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型城域物联基础设施总体架构设计与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3745-2017 物联网 术语
 
  GB/T 42131-2022 人工智能 知识图谱技术框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宇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物联网
 
  2)新型城域物联感知基础设施
 
  3)传感器网络
 
  4)标签标识系统
 
  5)位置标识系统
 
  6)感知数据采集系统
 
  7)智能化设备接口
 
  8)语义识别
 
  9)计算机视觉
 
  10)知识图谱
 
  11)物联数据
 
  12)物联
 
  13)数联
 
  14)智联
 
  15)多元主题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1)AIoT: 人 工 智 能 物 联 网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rnet of Things)
 
  2)CIM: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3)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4)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5. 概念模型
 
  本文件明确了物联模型、数联模型和智联模型的组成。
 
  6. 物联、数联、智联的域关联关系
 
  本文件明确了物联域、数联域、智联域的关联关系。
 
  7. 概念框架
 
  本文件在“物联、数联、智联”模型概念基础上,构建多维度的新型城域物联感知基础设施概念架构。“物联、数联、智联”模型概念包含概念内涵、技术主线、数据主线三个部分。概念内涵是从要素特征、运行机理出发,分别解释了“物联、数联、智联”的定义、作用。技术主线包括了物联平台技术、感知网络技术、物联采集技术、数据汇聚、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交换共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城市信息模型等关键技术,分别组成了物联技术、数联技术、智联技术。数据主线分为感知、传输、处理、应用四个阶段,构成数据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8. 新型城域物联感知基础设施系列标准总体技术框架
 
  本文件总体技术框架基于“物联、数联、智联”模型进行规划,在物联域实现城市全要素的感知、互联,在数联域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治理和深度智能融合,在智联域实现功能聚合、能力互信的一体化赋能体系,构建“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数字底座,实现城市要素全面 AIoT 化。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