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中国科大在我国碳卫星CO2反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研发快讯 2024年02月29日 10:46:40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5115
摘要超光谱卫星的碳监测技术凭借非接触式、观测范围广、采样频率高、时空连续性强、探测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了全球大气CO2探测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仪表网 研发快讯】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张成歆特任副研究员、刘诚教授团队围绕我国首颗碳卫星(TanSat)反演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历时五年自主开发了适用于多种观测模式和地表的大气CO2反演技术,首次实现了占全球总表面71%的海洋大气CO2高精度探测。其中,碳卫星天底(nadir)和耀斑(sun-glint)观测模式下的CO2探测精度分别达到了1.28和1.19 ppm,CO2空间覆盖率达到了日本GOSAT卫星的3.5倍,与美国OCO-2卫星的同步观测结果差异在0.16%之内。自主研发的国产碳卫星遥感结果准确性经国际同行专家严格评审,最终以“First TanSat CO2retrieval over land and ocean using both nadir and glint spectroscopy”为题发表于遥感领域国际知名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F=13.5)。
 
  超光谱卫星的碳监测技术凭借非接触式、观测范围广、采样频率高、时空连续性强、探测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了全球大气CO2探测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突破国产碳卫星的高精度监测瓶颈是助力我国“双碳”重大战略实施的关键技术。我国首颗碳卫星TanSat是继日本GOSAT和美国OCO-2两颗 “标杆卫星”后全球第三颗“嗅碳”卫星。自2016年12月发射以来,从TanSat一级光谱数据中获取全球尺度高精度CO2浓度产品的研究一直是国内的热点。但此前受限于载荷性能衰减、光谱信噪比不足、海洋区域反照率低等因素,相关的研究成果仅局限于天底模式的陆地观测,而耀斑模式和海洋区域的CO2反演长期处于空白。
 
  在本研究中,研究团队全面评估了TanSat的在轨仪器特性,完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攻关,研发了针对TanSat光谱特征的在轨波长二次定标修正技术、近红外辐射传输模式修正技术、最优反演配置自适应更新技术、双通道同步遥感反演技术等,解决了TanSat光谱波长偏移、辐亮度偏差、光谱噪声、反演窗口不稳定等问题,有效地提升了光谱质量,大幅度提高了反演的成功率和准确性。同时,团队全面改进和完善了近红外气体反演算法的配置和参数,如构建高时空分辨率的先验气体参考谱数据库、重建高精度太阳辐照度光谱、建立双反演通道多维大气质量因子查找表等。最终,团队首次实现了国产一代碳星多种观测模式下全球CO2的高精度反演工作,反演结果各项性能指标与国际最新一代碳监测卫星产品相当。
 
  目前,全球首轮“碳盘点”已经开启,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我国担任着重要角色,CO2的全球尺度天基观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这既是重要机遇也是挑战。本研究成果将促进构建独立自主的国产卫星的全球CO2业务监测体系,为顺利完成全球“碳盘点”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下一步,团队将立足下一代国产碳盘点卫星任务,继续深入研究、持续发力。
 
图1中国科大团队反演的碳卫星柱CO2浓度产品
 
图2 TanSatCO2结果与地基观测网络TCCON的对比验证
 
图3 TanSat与美国OCO-2卫星同步观测结果对比
 
  附论文信息:
 
  Hong, X., Zhang, C., Tian, Y., Zhu, Y., Hao, Y., & Liu, C. (2024). First TanSat CO2 retrieval over land and ocean using both nadir and glint spectroscopy.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304, 114053.https://doi.org/10.1016/j.rse.2024.114053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