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网脆弱问题诟病已久 为何迟迟不改造?
【仪表网 仪表科普】管道爆裂、温度不达标、百姓投诉、媒体问责、热企曝光……每到供热季,围绕供热发生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就充斥媒体。百姓冷暖,民生大事,供热企业作为提供服务的主体,若服务不到位,自然难逃其咎。不过,年年都有供热企业挨板子,年年供热纠纷不曾停歇。那么,暖气缘何成怨气?我们表面上看到的种种矛盾与纠纷,其背后又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
为什么供热管网会如此脆弱?
每到供热季,供热管网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对于供热企业来说已成家常便饭,而爆裂现象也时有发生。
据长春房地集团房屋供暖总公司相关人员介绍,他们创安分公司一次管网的长度是10公里以上,二次管网从换热站到居民楼的开栓注水量为4万吨。在2015-2016供热期,每天需要补水700吨左右。在这700吨水中,有2/3是跑冒滴漏的,还有少部分是被用户窃水。
跑冒滴漏是吉林省乃至全国供热行业存在的一个共性难题,跑掉的是热水,而后期补上的却是凉水;跑冒滴漏损失的是热能,增加的是供热企业的运营成本。而这其中,超期服役是管网爆裂和跑冒滴漏的主要原因。
例如,长春市集中供热主管网主要以长春市热力集团负责供热的热电一厂、热电二厂供热主管网为主,两电厂供热主管网建设使用年限大多数都在20年以上,有的甚至长达35年。这部分管网老化、腐蚀严重。
那么,管线既然陈旧,为什么不能迅速得到更新和改造?
·我国多地区的管网建设费定价是由政府定价,“如果定价跟成本倒挂,或者两者之间空间很小,供热企业肯定就无法一次性投入资金去更换管网,只能逐年应急性地改造更换一部分。
·近年来,各地启动了淘汰燃煤小锅炉工作,淘汰燃煤小锅炉数量颇多,且供热企业需接手其原来所承担的供热区域。这些接手的小区多为老旧小区,管网改造由热企自行承担,参建费无从收取,给国企特别是民营企业来带来极重的负担。
·各楼盘小区内的二次供热管网建设原则上是由房地产开发商负责建设,但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开发商为追求大利润,都大程度地压缩成本,从而降低了工程的质量。开发商建设的管网,阀门关不严,管网接头部位也不保温,焊接质量也不过关,接手供热企业需要再次投入资金进行管网改造。
虽然这几年在政府的推动下,老旧管网的问题正逐步解决,但受近年燃煤小锅炉的淘汰和重新并网量的增大,以及开发商对二次管网建设质量的不达标等因素的影响,管网问题仍存在扩大的危险。
供热企业成本几何?
在2015年举行的长春市居民供热价格调整听证会上,长春市发改委公布了以下这组数据:2014年,长春市供热企业平均单位成本26.05元/平方米,其中燃煤锅炉单位成本是28.21元/平方米,混合供热(热电联产和燃煤锅炉)单位成本为26.35元/平方米,热电联产单位成本是21.55元/平方米。经这次听证会,长春市将居民住宅供热价格按建筑面积29元/平方米下调到27元/平方米,每平方米降价2元。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吉林省内各供热企业大多利润空间不大,但正常运行没有问题。
2003年,国家建设部的专家曾研究过供热成本以及利润点的问题,当时认为进入市场的供热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利润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供热产业是一个公益性产业,是一个民生工程,不能将它推向市场后就不闻不问。成本还没收回来,就又面临这样那样的资金重负,供热企业何来发展动力?所以我们在研究这个产业的时候,要持科学发展的态度,合理研究产业政策,要科学合理地确定热价,要给企业一定的利润空间,这样供热产业才能有后劲,才能持续发展,才能保证民生。”
22℃的“舒适”温度能否达到?
温度,是百姓用户衡量供热企业良心与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供热低室温标准,则体现了政府对百姓的人文关怀。
不少百姓一直反映室温18℃太低。那么,到底室温多少度是理想的?前不久,吉林省部分政协代表经调研认为,室温22℃才是供热“舒适”温度。那么,对于供热企业来说,这个温度在现有供热设施及条件下,能达到吗?
专家表示,22℃从理论上是可以达到的,但是涉及到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从热价上要做出调整,因为提高温度意味着供热成本的增加,这势必增加百姓的负担;二则虽然政府制定的低温度标准是18℃,但实际上大多数住户基本都能达到20℃以上,甚至有的人家冬天都得开窗。目前许多供热企业的供热方式仍是粗放型的,若再提高供热标准,势必造成能源浪费,所以若想提高温度,就要首先实现智能供热,也就是说要做到对供热温度的调控,若达不到调控,温度提高了,会有更多的住房打开窗户过冬,能源的浪费是巨大的。
也有某热企负责人表示,以现在的管网条件,温度的提升肯定会造成由于管网承载力不足而加重供热管道跑冒滴漏甚至爆裂的严重现象。
关键的是,将提高居民室温标准依法写入各省市供热条例还存在着法律障碍。我国的集中供热发展史已有30多年,但至今在供热管理方面仍没有的法律法规。这就意味着各省制定的供热法规没有相应的法律支撑,而国家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除了“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应取18℃”明确规定外,还要求“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必须采取节能设计,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建筑热工和暖通设计应将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以上内容或许不能涵盖供热行业的所有问题,但却是如今制约我国供热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是行业人亟需思考和面对的。
为什么供热管网会如此脆弱?
每到供热季,供热管网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对于供热企业来说已成家常便饭,而爆裂现象也时有发生。
据长春房地集团房屋供暖总公司相关人员介绍,他们创安分公司一次管网的长度是10公里以上,二次管网从换热站到居民楼的开栓注水量为4万吨。在2015-2016供热期,每天需要补水700吨左右。在这700吨水中,有2/3是跑冒滴漏的,还有少部分是被用户窃水。
跑冒滴漏是吉林省乃至全国供热行业存在的一个共性难题,跑掉的是热水,而后期补上的却是凉水;跑冒滴漏损失的是热能,增加的是供热企业的运营成本。而这其中,超期服役是管网爆裂和跑冒滴漏的主要原因。
例如,长春市集中供热主管网主要以长春市热力集团负责供热的热电一厂、热电二厂供热主管网为主,两电厂供热主管网建设使用年限大多数都在20年以上,有的甚至长达35年。这部分管网老化、腐蚀严重。
那么,管线既然陈旧,为什么不能迅速得到更新和改造?
·我国多地区的管网建设费定价是由政府定价,“如果定价跟成本倒挂,或者两者之间空间很小,供热企业肯定就无法一次性投入资金去更换管网,只能逐年应急性地改造更换一部分。
·近年来,各地启动了淘汰燃煤小锅炉工作,淘汰燃煤小锅炉数量颇多,且供热企业需接手其原来所承担的供热区域。这些接手的小区多为老旧小区,管网改造由热企自行承担,参建费无从收取,给国企特别是民营企业来带来极重的负担。
·各楼盘小区内的二次供热管网建设原则上是由房地产开发商负责建设,但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开发商为追求大利润,都大程度地压缩成本,从而降低了工程的质量。开发商建设的管网,阀门关不严,管网接头部位也不保温,焊接质量也不过关,接手供热企业需要再次投入资金进行管网改造。
虽然这几年在政府的推动下,老旧管网的问题正逐步解决,但受近年燃煤小锅炉的淘汰和重新并网量的增大,以及开发商对二次管网建设质量的不达标等因素的影响,管网问题仍存在扩大的危险。
供热企业成本几何?
在2015年举行的长春市居民供热价格调整听证会上,长春市发改委公布了以下这组数据:2014年,长春市供热企业平均单位成本26.05元/平方米,其中燃煤锅炉单位成本是28.21元/平方米,混合供热(热电联产和燃煤锅炉)单位成本为26.35元/平方米,热电联产单位成本是21.55元/平方米。经这次听证会,长春市将居民住宅供热价格按建筑面积29元/平方米下调到27元/平方米,每平方米降价2元。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吉林省内各供热企业大多利润空间不大,但正常运行没有问题。
2003年,国家建设部的专家曾研究过供热成本以及利润点的问题,当时认为进入市场的供热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利润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供热产业是一个公益性产业,是一个民生工程,不能将它推向市场后就不闻不问。成本还没收回来,就又面临这样那样的资金重负,供热企业何来发展动力?所以我们在研究这个产业的时候,要持科学发展的态度,合理研究产业政策,要科学合理地确定热价,要给企业一定的利润空间,这样供热产业才能有后劲,才能持续发展,才能保证民生。”
22℃的“舒适”温度能否达到?
温度,是百姓用户衡量供热企业良心与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供热低室温标准,则体现了政府对百姓的人文关怀。
不少百姓一直反映室温18℃太低。那么,到底室温多少度是理想的?前不久,吉林省部分政协代表经调研认为,室温22℃才是供热“舒适”温度。那么,对于供热企业来说,这个温度在现有供热设施及条件下,能达到吗?
专家表示,22℃从理论上是可以达到的,但是涉及到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从热价上要做出调整,因为提高温度意味着供热成本的增加,这势必增加百姓的负担;二则虽然政府制定的低温度标准是18℃,但实际上大多数住户基本都能达到20℃以上,甚至有的人家冬天都得开窗。目前许多供热企业的供热方式仍是粗放型的,若再提高供热标准,势必造成能源浪费,所以若想提高温度,就要首先实现智能供热,也就是说要做到对供热温度的调控,若达不到调控,温度提高了,会有更多的住房打开窗户过冬,能源的浪费是巨大的。
也有某热企负责人表示,以现在的管网条件,温度的提升肯定会造成由于管网承载力不足而加重供热管道跑冒滴漏甚至爆裂的严重现象。
关键的是,将提高居民室温标准依法写入各省市供热条例还存在着法律障碍。我国的集中供热发展史已有30多年,但至今在供热管理方面仍没有的法律法规。这就意味着各省制定的供热法规没有相应的法律支撑,而国家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除了“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应取18℃”明确规定外,还要求“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必须采取节能设计,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建筑热工和暖通设计应将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以上内容或许不能涵盖供热行业的所有问题,但却是如今制约我国供热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是行业人亟需思考和面对的。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 绿色降碳成两会重要议题,蕴藏哪些仪器仪表机会?
- 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传感器迎来产业大爆发
- 上海地方《半导体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
- 林洋能源拟与电建海投共组参与投标两个光伏项目
- 到2025年亚洲市场将部署超过5.7亿台智能电表
- 中国7月将发射全球首颗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卫星
服务基层计量技术机构 提升全省计量服务水平
近日,受宁波市计量测试学会委托,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组织[详细]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2020年11月18日-20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详细]
安谱实验与Perkin Elmer合作建立联合创新实验中心
2021年1月5日,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珀金埃尔默企[详细]
聚变共生,佰马科技2020年会精彩纷呈
年终岁末,是过往岁月的终止符,也是新希望新征途的开端。日[详细]
安徽省合肥市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共享超市
释放科研潜能,安徽省合肥市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共享超市。[详细]
专家解读“十四五”规划纲要 这些亮点值得期待
专家解读“十四五”规划纲要,这些亮点值得期待。[详细]
分体式电磁流量计如何选型?
分体式电磁流量计如何选型?[详细]
浙江中控技术科创板上市
浙江中控技术科创板上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