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遇上传感器 聋哑人“开口说话”成为可能
【仪表网 仪表下游】近日,清华大学微电子所任天令教授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具有声音感知能力的智能石墨烯人工喉》(“An Intelligent Artificial Throat with Sound-Sensing Ability Based on Laser Induced Graphene”)的研究论文,该新型智能器件具有声音收发一体化的特点,既能接收声音,又可以发射声音,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贴附在聋哑人喉部便可以辅助聋哑人“开口说话”。该器件是石墨烯在可穿戴领域的全新应用,并有望在生物医疗、语音识别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石墨烯的人工喉器件示意图,该器件能够探测人喉部振动并转化为可控声音
声学器件主要包括发声器件和收声器件。研究收发一体化的声学器件并应用到柔性可穿戴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工作在可听域(20Hz - 20kHz)的传统发声与收声器件通常是分立器件,单器件无法同时实现发声与收声。除此之外,传统的声学器件不具备柔韧性,故不适用于柔性可穿戴应用,另一方面柔性可穿戴领域近些年来蓬勃发展,柔性显示器、传感器均获得了较大突破,为了实现一整套柔性电子信息系统,有必要研究集成的柔性声学器件。
任天令教授课题组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收发同体的集成声学器件,能够基于石墨烯的热声效应发射声音,并利用石墨烯的压阻效应来接收声音,从而巧妙的实现了单器件的声音收发同体。在器件制备工艺上采用了独特的激光直写技术,能够直接将成本低廉的大面积聚酰亚胺薄膜快速转化为图形化的多孔石墨烯材料。该多孔石墨烯材料一方面具有高热导率和低热容率,能够通过热声效应发出100Hz-40kHz的宽频谱声音;另一方面多孔结构对压力极为敏感,能够感知发声时喉咙处的微弱振动,可以通过压阻效应接收声音信号,从而实现了单器件声音收发一体化集成。因此,可以基于该器件感知聋哑人的低吟等特殊声音,并将这种“无含义声音”转换为频率、强度可控的声音,从而有望帮助聋哑人“开口说话”。
近年来,任天令教授致力于石墨烯器件的基础研究和实用化应用的探索,尤其关注研究突破传统器件限制的新型微纳电子器件,在新型石墨烯声学器件和各类传感器件方面已获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如柔性石墨烯发声器件、新型石墨烯阻变存储器、光谱可调的石墨烯发光器件、石墨烯仿生突触器件、可调石墨烯应力传感器等,相关成果曾多次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纳米快报》(Nano Letters)《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电子器件大会(IEDM)等。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博士生陶璐琪和微纳电子系2015年博士毕业生田禾(现为南加州大学博士后)是文章的共同作者,清华大学微电子所任天令教授和杨轶副教授是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项目的支持。
(原标题:清华微电子所任天令课题组实现石墨烯智能人工喉)
基于石墨烯的人工喉器件示意图,该器件能够探测人喉部振动并转化为可控声音
声学器件主要包括发声器件和收声器件。研究收发一体化的声学器件并应用到柔性可穿戴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工作在可听域(20Hz - 20kHz)的传统发声与收声器件通常是分立器件,单器件无法同时实现发声与收声。除此之外,传统的声学器件不具备柔韧性,故不适用于柔性可穿戴应用,另一方面柔性可穿戴领域近些年来蓬勃发展,柔性显示器、传感器均获得了较大突破,为了实现一整套柔性电子信息系统,有必要研究集成的柔性声学器件。
任天令教授课题组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收发同体的集成声学器件,能够基于石墨烯的热声效应发射声音,并利用石墨烯的压阻效应来接收声音,从而巧妙的实现了单器件的声音收发同体。在器件制备工艺上采用了独特的激光直写技术,能够直接将成本低廉的大面积聚酰亚胺薄膜快速转化为图形化的多孔石墨烯材料。该多孔石墨烯材料一方面具有高热导率和低热容率,能够通过热声效应发出100Hz-40kHz的宽频谱声音;另一方面多孔结构对压力极为敏感,能够感知发声时喉咙处的微弱振动,可以通过压阻效应接收声音信号,从而实现了单器件声音收发一体化集成。因此,可以基于该器件感知聋哑人的低吟等特殊声音,并将这种“无含义声音”转换为频率、强度可控的声音,从而有望帮助聋哑人“开口说话”。
近年来,任天令教授致力于石墨烯器件的基础研究和实用化应用的探索,尤其关注研究突破传统器件限制的新型微纳电子器件,在新型石墨烯声学器件和各类传感器件方面已获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如柔性石墨烯发声器件、新型石墨烯阻变存储器、光谱可调的石墨烯发光器件、石墨烯仿生突触器件、可调石墨烯应力传感器等,相关成果曾多次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纳米快报》(Nano Letters)《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电子器件大会(IEDM)等。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博士生陶璐琪和微纳电子系2015年博士毕业生田禾(现为南加州大学博士后)是文章的共同作者,清华大学微电子所任天令教授和杨轶副教授是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项目的支持。
(原标题:清华微电子所任天令课题组实现石墨烯智能人工喉)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 黄河保护立法提速 监测仪器设备将迎新蓝海
- 无线运动传感器应用广泛 国产化速度加快
- 上海光机所等在多色光自补偿衍射成像研究中取得进展
- 传感器帮助人类探索海洋世界
- 百万吨核废水将入海 辐射环境监测不容忽视
- 总预算1860万!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发布五则仪器招标公告
陕西省光学遥感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组建立项评审会召开
3月18日,陕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在西安光机所召开陕西省光学[详细]
湖南计量院两项科研项目通过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验收
近日,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在哈尔滨召开项目验收会议。会议[详细]
迅尔仪表与汉威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强强联手助力企业腾飞
2021年4月8日上午,迅尔仪表与汉威科技集团增资签约仪式在郑[详细]
信捷电气携手众驰富联 共谱智慧工业新未来
3月20日下午,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河南众驰富联精[详细]
两会中仪器仪表行业代表们给出了哪些提案呢?
全国两会顺利落下帷幕。作为我国一大基础性支柱产业,科[详细]
爱采购与仪表网强强联合-如何打造属于你的爆款产品?
仪表网与爱采购的合作,为广大仪器仪表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详细]
2021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公布
近日,2021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已经公布,今天仪[详细]
仪表网与爱采购合作啦
仪表君为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仪表网与百度爱采购合作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