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仪器仪表助我国地震监测预报能力不断提升
【仪表网 仪表产业】5月12日,我国迎来第九个全国防灾减灾日。9年前的今天,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这场灾难成为了所有中国人彻骨铭心的疼痛。2009年,汶川地震一周年,国务院将这一天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以此纪念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也为昭示后人,前事不忘,警钟长鸣。
地震是人类无法避免自然灾害,但利用高科技的地震监测仪器仪表,可以实现提前预测灾害,做到有效减轻灾害损失。近年来,我国在地震预测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取得了众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获得数项重大突破。
2015年6月,“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危险性评估及灾情快速获取关键技术研发”通过专家验收,该项目在特大地震风险评估、应急测绘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及快速处理、地震灾情服务及应急决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6年8月,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巨灾灾害链预测中心专家团队成功研发出的监测仪器,在完善关联性、地震形成机理、观测手段、预测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尤其在强震短临预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在实践中得到了多次印证,对近年全球发生的大地震做到了相对准确的预报。
与此同时,全国多个省市正陆续出台《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2016年12月,江西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发布,《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江西省将建设全国地震监测氡观测仪检定与检测平台,地震速报信息公众覆盖率将达80%,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普及率将达80%。2017年5月10日,《湖南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发布,《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省的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环长株潭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8级。
截止至“十二五”末,我国已建成了3100多个地震监测台点,布设了总长度达数万公里的流动观测线路,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地震观测网络。目前,我国“十三五”期间的重大工程——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预计在2017年年底前“上马”。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需要在未来投资18.5亿元,在全国建设1960个配置测震仪和强震仪的基准站、3309个配置强震仪的基本站、10241个配置烈度仪的一般站。在包括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新疆天山地震带的重点区域内,三类台站平均间距为12.5公里。
按计划,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完成,届时发生破坏性地震,我国将能提供秒级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资料来源:新华社、法制晚报、科技部)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 我国核电建设发展不动摇 仪器仪表迎机遇
- 需求日益增长 今年化工传感器市场规模将破250亿元
- 科学仪器守护学生教室之外的课堂
- 进一步整合资源 歌尔股份子公司拟引入15家外部投资者
- 政策+智能微管网加持 地方燃气下乡频道按下“快进键”
- 规范餐(饮)具表面ATP含量快测和限值 确保卫生安全
服务基层计量技术机构 提升全省计量服务水平
近日,受宁波市计量测试学会委托,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组织[详细]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2020年11月18日-20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详细]
安谱实验与Perkin Elmer合作建立联合创新实验中心
2021年1月5日,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珀金埃尔默企[详细]
聚变共生,佰马科技2020年会精彩纷呈
年终岁末,是过往岁月的终止符,也是新希望新征途的开端。日[详细]
安徽省合肥市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共享超市
释放科研潜能,安徽省合肥市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共享超市。[详细]
专家解读“十四五”规划纲要 这些亮点值得期待
专家解读“十四五”规划纲要,这些亮点值得期待。[详细]
分体式电磁流量计如何选型?
分体式电磁流量计如何选型?[详细]
浙江中控技术科创板上市
浙江中控技术科创板上市。[详细]
我要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