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医学成像光谱技术突破 可快速诊断肺癌

仪表产业 2020年03月06日 10:11:26来源:仪器网 19339
摘要核磁共振、B超,这些医学成像技术是现代医疗体系常用的临床检测技术。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逐渐深入,显示生物器官组织图像的成像技术已经跟不上当前的研究进展。

  【仪表网 仪表产业】核磁共振、CT、B超,这些医学成像技术是现代医疗体系常用的临床检测技术。但是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只能显示生物器官组织图像的成像技术已经跟不上当前的研究进展。如何对生物细胞与分子进行清晰成像是临床医学和影像学的研究热点,医学成像光谱技术就因此而诞生。
 
  成像光谱技术起源于遥感领域,是光谱分析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结合,广泛应用于地质、农林、水文、大气等领域。当成像光谱技术运用于生物组织样本的检测时,既可以获得样本的生化组分信息,又能够得到样本的二维空间图像,从而分析生物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
 
  目前临床应用的医学成像光谱技术叫做荧光高光谱成像(FHSI),它可以在光谱上区分颜色,标记并跟踪目标分子,然后生成彩色图像。但是它也存在局限,例如不一定能显示全彩的光谱。而且荧光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分析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收集和处理数据,导致患者无法及时拿到检测结果。
 
  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医学成像光谱技术的新研究成果——光谱编码增强成像技术(SEER),可以解决荧光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不足,有效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率。
 
  研究人员表示该技术的工作速度与荧光高光谱成像相比提高了66倍,而准确率也提高了1.7倍。而这意味着患者可以更及时地得到诊断。光谱编码增强成像技术的突破在于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算法的进步,得益于大数据的发展,新的算法能够以更少的计算机内存更快地从光谱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获取更多细节。
 
  癌症检测是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主要应用之一。患者组织结构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的变化可以作为癌症早期诊断的重要标识,而医学成像光谱技术可以很好地捕捉到这一变化。因此光谱编码增强成像技术的实际应用也将从癌症检测开始。研究团队与洛杉矶儿童医院达合作,光谱编码增强成像技术将用于检测患者的早期肺癌和污染物造成的潜在损害。此外,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已经在他们的实验室中使用光谱编码增强成像技术。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表示,光谱编码增强成像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他希望可以将其整合为一款多功能的手机APP,在食品安全、假币检测等方面发挥作用。虽然近几年已经有不少在手机上增加光谱仪模块实现光谱检测功能的研究,但以光谱编码增强成像技术核心开发出手机APP依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如果有一天真的实现,那么在食品安全、假币检测之外,我们也许可以在家给自己做一个光谱成像,而那个时候,远程医疗大概也就可以实现了。
 
  编辑点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就医需求也相应的水涨船高。虽然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了提升,但在疾病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例如患上癌症大概率会失去生命,为此在癌症还是良性时期就检测出来并对其做响应的治疗势在必行。如今,光谱编码增强成像技术的研发成功解决了荧光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不足,相信其在保障人们生命安全方面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文章链接:化工仪器网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