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蓝藻密度在线监测仪》团体标准征求意见

仪表标准 2021年01月15日 09:05:19来源:仪表网 29852
摘要本标准提出了蓝藻密度在线监测仪产品的分类、配置、主要技术性能要求、试验与使用条件、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仪表网 仪表标准】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下发的中仪协[2020] 022号文件,《蓝藻密度在线监测仪》团体标准被列入2020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立项项目,现已完成该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按照团体标准制修订程序及《中仪协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邮箱mayj@cima.org.cn,截止时间2021年2月12日前。
 
  蓝绿藻又称蓝藻,由于蓝色的有色体数量多,所以宏观上现蓝绿色,是地球上出现的早的原核生物,也是基本的生物体。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绿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成为“水华”,大规模的蓝绿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绿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外,也是肝癌的主要诱因。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炭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炭净水器对被污染水源进行净化。所以对于蓝藻的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传统的实验室方法(显微镜计数),此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受蓝藻的大小、长短影响比较严重,同时蓝藻在检测过程中处于游动状态,造成计数的误差较大。
 
  蓝藻密度在线监测仪的原理是是荧光法。利用了蓝藻密度的荧光响应特性,在特定波长下光照释放出荧光,荧光皮强度与蓝藻密度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得到蓝藻密度的浓度值。这种方法,可用于连续监测,不接触水体,不引入试剂,也无需将细胞搅碎,所以它能够更真实的反应细胞中蓝藻的鲜活表现,能及时的判断当前水体状况。该监测仪的功耗低,光学传感器稳定且自带防结雾功能,相比传统的检测方法,它可连续自动监测、不引入化学试剂、监测时间短、可避免人为操作时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等。
 
  目前,国内在蓝藻密度在线监测仪研发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对该类仪器系统的技术性能要求、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的总体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编制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发展原则,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编制原则以及标准的目标、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要求进行本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进行编制: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标准;GB/T 13306-2016 标牌;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1606-2007 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GB/T 34065-2017 分析仪器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提出了蓝藻密度在线监测仪产品的分类、配置、主要技术性能要求、试验与使用条件、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荧光法检测环境水中蓝藻密度的在线测定。
 
  随着本标准的发布实施,在保证标准的时效性、推广蓝藻密度在线监测仪产品及其应用方面都提供了技术支撑。(详情见附件)

延伸阅读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