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2020年终盘点:传感器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

仪表产业 2021年03月04日 09:41:38来源:化工仪器网 15157
摘要传感器是在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兴起的一种高科技,随着信息化产业迅猛发展,传感器逐渐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仪表网 仪表产业传感器是在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兴起的一种高科技,随着信息化产业迅猛发展,传感器逐渐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到现在,传感器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从智能手机到智慧型家居,从机器人到无人驾驶,甚至是医疗中也越来越多的出现了传感器的身影。
 
  传感器又被成为电五官,但随着传感器应用场所的不断扩大,传感器的种类越来越多,技术也在不断革新。眼下已经是2021年,回望过去一年,科学家在传感器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下面小编就为读者盘点其中一部分。
 
  由光驱动的新型氢气传感器成功研发
 
  氢是一种理想的自由基,特别是毒性自由基的良好清除剂,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氢气面临着安全储藏和运输两个难题。故而在生物医疗领域,需要严格把控氢气含量以及严防其泄露,为解决这一难题,澳大利亚墨尔本RMIT大学的研究人员模仿蝴蝶翅膀表面的凹凸微结构,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光激活的氢气传感器。
 
  据悉,该仪器用光为动力代替了热动力,仪器也超越了以往的氢气传感器,不止能在150℃以及更高的温度下工作,在室温下、全范围内进行检测也能输出准确的结果。该传感器可以检测用于医疗诊断的百万分之十分子的氢气浓度,也能检测潜在爆炸性气体水平的百万分之四浓度。
 
  抗生素检测新方法 传感器发挥功用
 
  “禁抗”政策的落实,需要检测方法的辅助。为了确保人类食品安全,我们需要用到大量仪器设备,而目前,开发一种快速、简便、实时的抗生素检测可视化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蒋长龙研究团队基于双发射荧光量子点比率传感器实现了对四环素可视化定量检测。目前,该传感器已经在自来水样品以及牛奶样品的快速现场检测中成功应用。并且,该方法显示了荧光检测方法在简单、快速、直观、实时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广泛适用性,为更多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和环境污染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了方向。
 
  微型防撞传感器 两秒内即可做出反应
 
  研究人员发现蝗虫特有的一种特殊神经元的电子版本,这种神经元可以让蝗虫在不消耗太多能量的情况下做出快速反应。以此为灵感,研究人员利用由单层硫化钼制成的光探测器开发了一种纳米大小的碰撞传感器。这一新传感器可能有助于无人机、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未来的防撞技术开发。
 
  声学所设计出新型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
 
  高温环境引起的热辐射损耗会导致传感器器件有较大的声波衰减,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应具有足够大的品质因数且损耗较低,而基于声表面波的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为此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博士生李学玲及其导师王文等,采用短脉冲法提取准确的反射系数,并用典型的耦合模型,对LGS/Pt结构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件进行优化设计,仿真和试验证明该器件具有良好的高温传感性能。
 
  研究表明,声表面波高温传感技术可用于高温环境下的高灵敏度温度监测和预警。
 
  微电子所在SERS液滴生化传感器研究方向取得进展
 
  2020年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发布新闻,称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陈大鹏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北大学熊继军教授课题组合作在表面增强拉曼(SERS)生化检测研究领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陈大鹏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开放式SERS液滴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烛灰纳米链结构的多孔易断性,以滚动的方式在基底上在形成了具有丰富三维“热点”的SERS活性液滴,从而大大增强该液滴的拉曼检测性能。液滴所提供的液相环境能够保持生物分子的活性,并提高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DNA)等与“热点”的有效结合,有效解决了传统基底型SERS器件所需的复杂制备工艺问题。
 
  我国学者在分布式光纤传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北京邮电大学洪小斌教授等合作团队在分布式光纤传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项目研究成果将促进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产业化进程,可服务于防灾、市政管道监控和油气管道监控等领域。
 
  该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编/解码方法,即采用一组二进制随机数将光信号调制为光脉冲序列,将其注入到光纤中并检测反射光信号,并将这组二进制随机数的逆向量作为解码向量。这样,只需要注入一组随机数即可得到单脉冲的系统响应,并且在提高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性能的同时实现快速测量。利用该方法,在基于拉曼散射的拉曼光时域反射仪(ROTDR)上实现了10千米光纤长度的实时温度检测,在100千米光纤长度的布里渊时域分析(BOTDA)系统上采用723比特编码,解码后信号的信噪比为传统单脉冲方法的8.5倍。
 
  以上只是传感器研发中的部分成绩,新一年里科学家们又将为各行各业带去何种新的传感器技术和设备呢,敬请期待!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