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组织对称化:采用 “上送下回" 或 “侧送侧回" 的对称式气流布局,避免单一方向送风导致的气流短路(如局部区域气流流速过快,温湿度无法稳定);以 1000L 容积试验箱为例,送风风口与回风风口呈对角对称分布,风口面积比控制为 1:1.2,确保气流在箱内形成完整循环,无停滞区域;
流速梯度控制:箱内气流平均流速控制在 0.5 - 1.5m/s(根据试验标准调整,如电子元器件试验要求流速≤1m/s,避免气流过大导致样品温度波动),通过调节风机转速与风口导流结构,使箱内不同区域流速差异≤0.3m/s,防止因流速不均导致的温湿度分层;
温湿度同步混合:在送风通道内设置 “温湿度预混合腔",将加热后的空气与加湿产生的水汽在腔体内充分混合(混合时间≥3s),避免未充分混合的 “干热空气" 或 “过湿空气" 直接进入试验区域,导致局部温湿度偏差;东莞皓天通过 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优化混合腔内部导流板角度(45° 倾斜设计),使温湿度混合均匀性提升至 98% 以上。
动态风量自适应:根据试验阶段自动调整通风量,如在 “升温加湿阶段",增大风机转速(风量提升至额定风量的 120%),加速温湿度传递,缩短达到设定值的时间(响应时间≤15min);在 “恒温恒湿阶段",降低风机转速(风量降至额定风量的 60%),减少能耗,同时保持气流稳定,避免温湿度波动;
风机与负载匹配:根据试验箱容积与样品负载(样品体积占试验箱容积的比例≤30%)选择适配风机,如 500L 试验箱搭配功率 180W 的无刷直流风机(比传统交流风机能耗降低 30%),且风机转速可通过 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实现 0 - 3000r/min 无级调节,精准匹配不同试验阶段的风量需求;
湿度控制防滞后:在回风通道内设置 “湿度预感知传感器",提前检测回风温湿度变化(比箱内测试区域传感器提前 0.5 - 1s 响应),并反馈至控制系统,及时调整加湿量与通风量,避免因湿度传递滞后导致的超调(如设定湿度 85% RH 时,实际湿度波动≤±2% RH)。
耐湿热部件选型:风机电机采用 “IP65 防护等级 + 耐湿热漆包线",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导致电机绝缘层老化(使用寿命≥10000h);风口与风道采用 304 不锈钢材质(厚度≥1.5mm),并进行钝化处理,防止长期接触湿气导致锈蚀;
防凝露结构设计:在通风系统与箱体外壳的连接部位设置 “隔热保温层"(采用高密度聚氨酯泡沫,导热系数≤0.024W/(m・K)),避免风道内高温高湿空气与外界低温空气接触产生凝露;同时在回风通道底部设置 “凝露收集槽",将凝露水导流至箱外排水系统,防止凝露水回流至试验区域或电机内部;
智能故障预警:在风机、风道内设置温度传感器与振动传感器,实时监测风机运行温度(正常运行温度≤65℃,超过 80℃触发预警)与振动幅度(振动加速度≤0.5g,超过 1g 触发报警),并通过东莞皓天 “HT - Monitor" 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推送预警信息,提前排查潜在故障。
风机选型与优化:
采用 “无刷直流风机"(相比传统交流风机,转速控制精度提升至 ±10r/min,噪音降低至≤55dB(A)),根据试验箱容积确定风机参数:如 200L 试验箱搭配功率 120W、风量 800m³/h 的风机;2000L 试验箱搭配功率 300W、风量 2000m³/h 的风机;
风机安装采用 “减震支架 + 柔性连接" 设计:减震支架采用天然橡胶材质(阻尼系数 0.35),减少风机振动传递至箱体(振动传递率≤20%);风机与风道之间通过硅胶柔性接头连接(伸缩量 ±20mm),避免因箱体热胀冷缩导致风道变形,影响气流输送;
送风风道流场优化:
风道截面采用 “圆形 + 渐变式" 设计:圆形截面风道相比矩形风道,气流阻力降低 25%(避免局部涡流产生);风道直径从风机出口到风口逐渐扩大(渐变率 1:1.5),确保气流在风道内流速均匀降低,避免因流速突变导致的温湿度分层;
风道内壁进行 “光滑处理":采用电解抛光工艺,使风道内壁粗糙度 Ra≤0.8μm,减少气流与内壁的摩擦阻力,同时防止湿气在风道内壁附着结露;
送风风口导流设计:
采用 “多格栅可调式风口":风口格栅角度可通过手动或电动调节(调节范围 0° - 90°),根据样品摆放位置调整送风方向(如样品集中在箱内下部时,格栅角度向下倾斜 30°,确保气流直达测试区域);
风口设置 “气流均布网":采用不锈钢丝网(目数 50 目),使出风口气流流速分布均匀性提升至 95% 以上,避免单一风口送风导致的局部气流集中(如未设均布网时,风口中心流速比边缘高 40%,设置后差异≤10%)。
回风位置与面积设计:
回风风口与送风风口呈 “对角分布"(如送风风口在箱体顶部左侧,回风风口在箱体底部右侧),确保气流在箱内形成循环路径,回风风口面积为送风风口面积的 1.2 - 1.5 倍(根据箱内气流阻力调整),避免回风阻力过大导致气流停滞;
在回风风口设置 “可拆卸式防尘网"(孔径≤0.5mm),防止样品脱落的碎屑(如塑料件老化脱落的颗粒)进入通风系统,堵塞风道或损坏风机;防尘网采用卡扣式安装,方便定期拆卸清洗(建议每 300h 清洗一次);
回风通道防堵塞设计:
回风通道采用 “大曲率半径" 设计(曲率半径≥100mm),避免直角转弯导致的气流涡流(涡流会导致灰尘堆积);通道内壁倾斜角度≥5°,使凝露水或灰尘能自然滑落至底部的收集槽,防止堆积;
在回风通道与加热 / 加湿组件之间设置 “气流缓冲段"(长度≥200mm),避免回风直接冲击加热管或加湿罐,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加热管表面温度≤300℃,避免回风气流过快导致加热管散热不均,影响寿命);
回风温湿度监测:
在回风风口内侧设置 “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温度精度 ±0.1℃,湿度精度 ±1% RH),实时监测回风参数,并将数据反馈至控制系统,作为调整加热量、加湿量与通风量的依据;如回风湿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自动增加加湿量,并适当提高风机转速,加速湿度传递。
分区气流调节挡板:
在大型试验箱(容积≥1500L)内设置 “分区导流挡板"(材质 304 不锈钢,厚度 1mm),将箱内分为 2 - 3 个独立气流区域,每个区域的挡板角度可单独调节(通过电动执行器控制,调节精度 ±1°);如样品分别放置在箱内上层与下层时,可通过调整上层挡板角度增大气流阻力,减少上层气流流速,使上下层温湿度保持一致;
风量调节阀:
在送风风道内设置 “电动风量调节阀"(调节范围 0 - 98%),通过控制系统根据试验阶段自动调整阀门开度;如在 “降温降湿阶段",阀门开度调至 80%,增大通风量,加速箱内湿热空气排出(配合除湿系统),缩短降温降湿时间;在 “恒温恒湿阶段",阀门开度调至 50%,保持稳定气流;
智能气流控制算法:
东莞皓天自主研发 “HT - Flow" 气流控制算法,结合箱内多点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通常设置 6 - 8 个测试点,均匀分布在箱内不同区域),通过 PID(比例 - 积分 - 微分)调节,实时优化风机转速、风量调节阀开度与导流挡板角度;如某一测试点湿度低于设定值 5% RH 时,算法自动增加该区域对应的送风风量,并调整加湿量,确保该区域湿度快速回升,且不影响其他区域的温湿度稳定。
低风速气流组织:采用 “上送下回" 的气流布局,送风风口设置 “蜂窝式导流板"(孔径 5mm),将气流分散为细流,使箱内平均流速控制在 0.3 - 0.8m/s,且不同区域流速差异≤0.2m/s;
温湿度高精度控制:在送风通道内设置 “双级温湿度混合腔",一级混合加热空气与水汽,第二级通过精密喷嘴补充微调湿度,确保送入试验区域的空气温湿度偏差≤±0.3℃、±1% RH;同时在箱内设置 8 个测试点(分别位于样品架的上、中、下三层,每层 2 - 3 个点),实时监控全域温湿度,通过 “HT - Flow" 算法动态调整风机转速(调整精度 ±5r/min);
防电磁干扰设计:风机采用 “无刷直流电机 + 电磁屏蔽罩"(屏蔽效能≥40dB),避免电机运行产生的电磁干扰影响电子元器件的电气性能测试;风道采用 “非金属绝缘材质"(如 PP 塑料,表面电阻≥10^12Ω),防止静电产生,保护敏感元器件。
高风速快速响应:采用 “侧送侧回" 的气流布局,送风风口设置 “涡轮增压式导流结构",使箱内平均流速提升至 1.0 - 1.5m/s,加速温湿度传递;风机选用 “高功率无刷直流风机"(功率 300 - 500W,根据试验箱容积调整),额定风量可达 2500m³/h,确保升温加湿阶段的快速响应;
耐高湿防腐蚀设计:通风系统所有金属部件(风机外壳、风道、风口)均采用 316L 不锈钢材质(比 304 不锈钢耐腐蚀性提升 50%),并进行 “钝化 + 特氟龙涂层" 双重处理(涂层厚度 5 - 10μm),防止长期接触 95% RH 以上高湿环境导致锈蚀;风机电机轴承采用 “陶瓷轴承"(耐温范围 - 40℃ - 200℃,耐湿度98% RH),避免润滑油在高湿环境下失效;
凝露快速排出:在回风通道底部设置 “U 型凝露收集槽"(容积≥500mL),并配备 “自动排水泵"(排水速率≥100mL/min),确保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凝露水及时排出,不堆积在箱内;同时在收集槽内设置 “水位传感器",当水位超过警戒值时,自动触发排水泵工作,并通过监控系统推送提醒。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