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街”以“勾起现代人的乡愁情怀,体验田园生活,乡村度假旅游,呼唤现代人的回家旅途”为载体。走在浪街青砖铺就的古朴小吃街上,各类仿古建筑邻此接彼,屋檐高挑、错落有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很有古代韵致。“北京爆肚”、“陕西油泼扯面”、“尚思味小吃”等等,各个小吃作坊鳞次栉比,游客天南地北的口音夹杂着商户招揽生意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以前呆在村里没有奔头,我一直在外面跟人合资开牛肉面馆,但是外面开店成本高、压力大,小吃街建起来后我就回来发展了,回来开店成本低、压力小,比以前在外面轻松多了,去年试营业期间收入就达到了8万元。”“杂粮煎饼”店的店主*湖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他自家做的煎饼远近有名,人多的时候外面总会排起长队,去年7、8月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营业额能达到2000多元,为此他雇了6、7位村民,一起打理店里的生意,也帮助了村民脱贫。
“小吃街主要利用的是附近村民庄前屋后的闲散用地,目前有60家店铺,兰州本地的小吃和外面的小吃各占一半。本地的有‘老兰州烩菜’、‘金城酿皮’这些小吃,像‘油泼扯面’、‘东北拉皮’、‘饸饹面’这些,都是我们从山西、陕西、东北等地引进来的。我们鼓励村民们去外面学,学好了再回来开店,把‘浪街’打造成兰州乃至甘肃的小吃汇聚地。”罗春辉说。为了扶持商户发展,小吃街采取前两年免租金的方式,待商户的营业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收取租金。利好的经营政策,很快就将60个商铺租了出去。
为了保障浪街的乡村振兴战略能够顺利实施,甘肃兰州供电公司主动*,投资31.3万元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只用了短短7天,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0.8千米,完成了该村相关产业项目发展的配套电网建设。
“农网改造后,我们小吃街经营起来更安心了。每家商户都采用的是电气化炉灶,既安全又干净,还省事。”罗春辉说。
产业发展带动村子大变样
目前,浪街村已经建成了小吃街、民俗四合院、滑冰场、百亩核桃林、风筝风车基地、农耕博物馆和综合演义广场等。多肉种植园,是该村2017年招商引进的新项目,也是当下游客们喜欢参观的地方。
浪街村平均海拔2000米,属黄土丘陵区,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多肉生长的特点。这里生产的多肉品质高,大部分通过电商发往南方销售,2018年月均销售额达到100余万元,规模和体量在甘肃省排在了前列。
“种植园现在有16个日光温室大棚和1个展览馆,用电设备多、线路长,您对灯具、开关、线路及灌溉设备可要定期进行检查,有任何问题随时和我们联系啊!”榆中县三角城乡供电所的员工王锡祥、郑辉东,对多肉种植园的负责人马瑞成叮嘱道。
“幸好有供电公司的专业人员经常*,及时帮助我消除用电隐患,真是给我帮了大忙。我正考虑下一步要扩大种植规模呢。”马瑞成对自己产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浪街村出产的原生态鸡蛋,也是被游客们追捧的明星产品。该村利用山里的百亩核桃林建成了生态散养鸡场,现在有1500只乌骨鸡和1500只青脚麻肉鸡,生产的鸡蛋供不应求,一颗鸡蛋卖到了1.7元。该村还创新实施粉条合作社、辣面合作社、酸奶合作社等村民集体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了产业经济的融合推进,推动了整村发展和经济水平跃升,整个村子有了大变样。
“每个季度我们都有主打的旅游项目。冬天,我们经营的滑冰场吸引了很多城里学生,春天,依托浪街村地形建成了风筝风车基地。通过发展四季旅游,当冬季的黄土高原冷冷清清的时候,只有我们的‘老家浪街’还是热火朝天。旺季的话周末客流量能达到1万多人,淡季也在2000人左右。”说起浪街村目前的产业发展,罗春辉*打开了话匣子,津津有味地介绍着。
“今年我们计划投资500万元,将浪街村打造成乡村旅游带动,健康养老、绿色农产品生产、生态养殖、四季游玩、儿童研学、农家乐等各类产业综合发展的美丽乡村。”罗春辉滔滔不绝地说着下一步的规划打算,对今后发展充满了信心。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