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鲁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当前位置:潍坊鲁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广东江门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广东江门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参  考  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产品型号

品       牌其他品牌

厂商性质生产商

所  在  地潍坊市

联系方式:逄政委查看联系方式

更新时间:2023-01-09 18:14:55浏览次数:992次

联系我时,请告知来自 仪表网
广东江门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区别不仅仅是微生物的悬浮与附着之分,更重要的是扩散过程在生物膜处理系统中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广东江门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
A/O工艺
在厌氧池中异养菌将污水中的可溶A/O即厌氧-好氧工艺,又称为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
在厌氧池中异养菌将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和淀粉等悬浮物水解为有机酸.随后进入好氧池自养菌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进行硝化作用将氨态氮氧化为硝态氮,再通过回流返回至厌氧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将硝态氮还原为分子态氮,从而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表1列出了A/O处理工艺对氨氮工业废水的研究案例.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针对不同种类的工业氨氮废水,A/O工艺在实际的工业处理中,针对不同的工业废水,设计的处理能力不同,其运行成本也不同,且进水氨氮浓度越高,处理成本也越高.在处理无机氨氮废水时,需向其投加碳源以满足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设计的处理能力普遍高于1000m3/d,进水氨氮浓度在100~300mg/L附近的废水可降到8mg/L以下,去除率普遍达到90%以上.
A2/O工艺
A2/O工艺亦称A-A-O工艺,即通常所说的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在厌氧池的主要功能为释放磷,使污水中磷的浓度升高,降低部分NH3-N的浓度;在缺氧池中,反硝化细菌利用污水总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回流混合液中带入大量NO3-N和NO2-N还原为N2释放至空气;在好氧池中,有机氮被氨化继而被硝化,使NH3-N浓度显著下降.表2列举了部分A2/O工艺对工业氨氮废水的研究案例.
结合表1与表2,A2/O工艺对工业废水处理的进水氨氮浓度负荷略高于A/O工艺,且表2出水氨氮浓度普遍能达到15mg/L以下,去除率普遍在90%以上.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该工艺在应用中的处理能力普遍在1000m3/d以上,在进水氨氮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运行成本也较高.


SBR工艺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其反应机制和去除污染物的机理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只是运行的操作方式不尽相同的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技术.其在处理废水时一个完整的运行周期包括如下5个阶段:(1)进水;(2)反应;(3)沉淀;(4)排水排泥;(5)闲置.表3比较了SBR工艺对工业氨氮废水处理的指标.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针对不同的工业氨氮废水,SBR工艺的运行周期不尽相同.在不同的工业处理应用中处理能力也不尽相同,但在不同的进水氨氮浓度条件下,出水氨氮的浓度绝大部分能在10mg/L以下,去除率普遍高于90%,在进水氨氮浓度越高的情况下,处理成本也相应地提高.
生物膜法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具有污泥量少,不会引起污泥膨胀,对废水的水质和水量的变动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运行管理简单等特点。
生物膜法是使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上并形成生物膜,当污水流经载体表面时,污水中的有机物及溶解氧向生物膜内部扩散。膜内微生物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和机体合成代谢,同时分解的代谢产物从生物膜扩散到水相和空气中,从而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以降解。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区别不仅仅是微生物的悬浮与附着之分,更重要的是扩散过程在生物膜处理系统中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生物膜反应器中,有机污染物、溶解氧及各种必须的营养物质首先要从液相扩散到生物膜表面,进而进到生物膜内部,只有扩散到生物膜表面或内部的污染物才有可能被生物膜内微生物分解与转化,终形成各种代谢产物。


广东江门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另外,在生物膜反应器中,由于微生物被固定在载体上,从而实现了SRT与HRT(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使得增殖速率慢的微生物也能生长繁殖。因此,生物膜是一稳定的、多样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生物膜的形成原理(挂膜过程)
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是微生物吸附、生长、脱落等综合作用的动态过程。
首先,悬浮于液相中的有机污染物及微生物移动并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然后,附着在载体上的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并发生代谢、生长、繁殖等过程,并逐渐在载体的局部区域形成薄的生物膜,这层生物膜具有生化活性,又可进一步吸附、分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直至后形成一层将载体*包裹的成熟的生物膜。
根据研究,微生物膜的形成通常经历载体表面改良、可逆附着、不可逆附着、生物膜形成四个阶段,具体描述如下:
微生物在载体上的挂膜可分为微生物吸附和固着生长两个阶段。载体加入水体以后,首*入吸附期。有部分微生物和丝状物质已经附着在载体表面,附着了较多物质的位置往往是载体的凹处,不容易被水流剪切的地方。此时悬浮液中的微生物大量增长,出现较明显的一个污泥层。
经过不可逆附着以后,微生物在载体表面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生长环境,在供氧和底物充足的情况下,吸附在载体上的污泥中的微生物很快就开始生长。
随着培养驯化时间的增长,在载体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也迅速增长,逐渐覆盖整个载体表面,并开始增厚。但生物膜的生长并不均匀,在载体比较突出的地方,生物膜比较薄,而凹处则会长出相当繁盛的菌落,可见水力剪切对生物膜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载体表面附着生长的微生物种类也很繁多,除了累枝虫、钟虫外,还可观察到丝状菌、球菌、杆菌等,还有一些游泳性的细菌在活动。随着载体上附着了越来越多的生物膜,载体的表观密度逐渐会下降,变得更轻,更容易流态化,同时在下降区的载体下降速度有所变慢。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