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潍坊鲁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泉州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泉州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采用*、合理工艺,确保污水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及环境保护要求。
供货产品有: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气浮机、二氧化氯发生器、加药装置、机械格栅、UASB厌氧塔、板框压滤机、玻璃钢产品、一体化泵站等。
铁氧体法处理含镍电镀废水具有处理设备简单、投资较少、沉渣可回收利用等优点。目前,铁氧体工艺正由单一工艺向多种工艺复合的方向发展,利用其本身优势并与其他水处理工艺相结合构成新工艺,使其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更加完善。
高分子螯合沉淀法
近年来在传统化学沉淀工艺中一种新型沉淀剂——重金属螯合剂的加入改善了传统工艺上的不足。刘存海等〔9〕实验合成了一种重金属离子螯合剂HMCA,将HMCA应用于镀镍废水中,在pH为6.5~7.5时,Ni2+的去除率可达98.5%以上。该螯合剂对Ni2+具有很好的捕集能力,且与Ni2+作用形成的螯合产物结构致密稳定。当金属螯合剂质量浓度为3.79 g/L时,Ni2+的质量浓度zui低为0.45 mg/L,显著提高了对镀镍废水的处理效果。刘转年等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絮凝、螯合双功能的重金属螯合剂——PAS,并将PAS用于重金属镍离子的螯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加入0.6mL的PAS对50 mg/L的含镍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可见PAS对Ni2+是一种良好的螯合剂。
物理化学法
物理化学新技术、新工艺的兴起与进步使得电镀企业清洁生产成为可能,处理含镍电镀废水常用的吸附技术、离子交换技术、膜分离技术、离子浮选技术等都是基于资源回收而发展起来的新型高效水处理技术。
吸附技术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的*结构去除重金属离子的一种有效方法。沸石、活性炭、腐殖酸等常被作为处理含镍电镀废水的吸附剂。
人造沸石功能与天然沸石相似,但孔道内有机杂物比较少,应用范围更广。用斜发沸石对Ni2+进行吸附,zui大吸附量可达13.03mg/g。李晶等〔12〕用丁二酮肟(DMG)对沸石表面进行修饰,用经十六烷基*基溴化铵(CTAB)改性的人造沸石吸附模拟废水中的Ni2+。结果表明:溶液体积为2 mL,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pH=7.0,温度为35 ℃时,在改性沸石投加质量为1.1 g,吸附时间为50min条件下,吸附率达98%以上,且受其他干扰离子(Cu2+、Pb2+)的影响不大。陈尔余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新型改性沸石(Na-Y型)对电镀废水中Ni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pH=4的条件下,当加入改性沸石质量分数为0.4%、吸附时间为2h时,废水溶液中Ni2+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Na-Y型沸石经HCl和NaCl混合溶液淋洗再生后可重复使用,再生后吸附量有所下降,但下降不明显。
活性炭能够较为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络合镍离子,齐延山等在静态吸附条件下,研究了粉状活性炭对水溶液中低质量浓度柠檬酸络合镍离子的吸附行为。试验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11.0,活性炭投加质量浓度为10.0g/L时,镍离子的去除率达到72.3%。
泉州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罗道成等通过利用腐殖酸树脂处理重金属Ni2+的实验表明:在废水pH为5.0~7.0,Ni2+质量浓度为50mg/L,腐殖酸树脂通过离子交换和络合吸附对Ni2+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且处理后废水接近中性,废水中Ni2+的含量显著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目前,工业上普遍使用的吸附剂价格昂贵,制约了吸附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吸附剂的再生和二次污染也是吸附技术处理废水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叶轮浮选法除油,是诱导气浮法的一种优化形式,它凭借高速转动的叶轮对含油污水产生负向的水压,并在此过程中吸入气体以剪碎大气泡,zui终形成微小的气泡来完成净化污水的目标。这种技术的优势体现在叶轮工作的高效性,且不容易因为污水中的颗粒物而造成仪器设备故障与堵塞,避免因仪器检修问题耗费的时间和资金降低去污的效率。与传统的溶气气浮法不同,叶轮浮选法除油是借助自主吸气并分散气体的方式运转,确保污水中气泡数量较为充足,提升效率。不仅如此,借助这种手段,工作人员可以不考虑气体水溶性的问题,因为气泡产生速度要高于吸附速度,也就能*地保证除油能力。但是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叶轮运转的高效性导致污水停留时间短暂,不能充分反应,这也给分离工作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叶轮气浮池的局限性,叶轮转动后必然导致气浮池的水质产生变化,即在短时间内,污水由原本的混合不均状态变为紊流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水与油混合均匀,不利于油和水的分离;三是,成本问题,叶轮浮选机工作效率高,则意味着制造成本高,维修费用大,能源消耗比其他仪器多,因此,射流气浮装置以此类弊端为基础展开优化,设备开始逐步推广。
射流气浮除油
射流气浮除油,是叶轮浮选法除油的优化方式,射流浮选装置与叶轮机类似,但工作能力更强。其工作原理为喷射泵技术,工作人员以污水为喷射的流体,趁水喷出至吸入的时间范围内形成负压,并借助负压的作用成功吸入空气并剪碎气泡,完成工作目的。而在浮选室,气泡与颗粒物和油污接触的时间增多,反应更为充分。除此之外,此装置以液气射流泵装置取代叶轮,为节省资源消耗创造条件,改进后装置的能耗仅为叶轮机的50%,为企业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这种仪器维修方法较为简单,维修费用与可替代零件数都更多,前景较好。
加压溶气气浮除油
加压溶气气浮除油的优化处,体现在技术人员能更高效地控制含油污水的气压,并将气压限制在196~392 kP 的范围内,在这个水压范围内达到小气泡的饱和状态,污染物就能在恢复常压前被更全面地清除。然而,此举的缺陷也是存在的,即加压设备不稳定性与污染物的堵塞作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zui终的清理效果,甚至影响系统其它方面的工作,因此,还有一定的进步与完善空间。
含油污水处理质量的好坏,直接与我国自然环境状况的优劣密切相关,同时,含油污水处理工作也是现如今油田及其周边环保保护的重要措施。气浮法具有高效分离的功能,可以完成油污沉淀、澄清的工作,还能对含油的污水开展预处理工作,因此,着重研究含油污水的气浮法处理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均有较大的意义。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以其低成本、高净化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与工艺处理等领域,目前已成为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纯净水制备等方面zui为有效和经济的方法之一。上世纪60年代初,Loeb和Sourirajan以醋酸纤维素为原材料,制备出世界上张具有高通量、高截留率的不对称反渗透膜,成为膜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至此以后,反渗透膜技术各个层面均得到巨大发展。与醋酸纤维素类反渗透膜相比,聚酰胺类薄层复合膜(TMC)具有高脱盐率、高通量以及较低的操作压力等优势。1987年,陶氏FilmTec公司发明了聚酰胺反渗透膜后,它很快取代了醋酸纤维素类反渗透膜,在全球的反渗透和纳滤膜生产及应用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使膜技术及其应用得到了*的发展。但是,聚酰胺类反渗透膜较差的抗氧化性、耐污染和耐氯性能,仍然制约着它的发展和应用。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