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津博斯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文章>>基础知识 | 详解仪表管路的安装要点
仪表管路应该怎么安装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①采用的型钢、管材、阀门、管件、焊条等主要材料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②管材、阀门、管件及型钢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规定,并附有材料合格证或代用单。
③采用的电、气焊条的材质,要按母材的材质选定,并附有合格证。
④外形规整,无锈蚀斑点,无伤痕、无重皮、无裂纹等缺陷。
①支架制安机具:砂轮锯、台钻、电焊机、冲击钻等。
②配管用机具:手动弯管器、液压弯管机、套丝机、直流电焊机、气焊工具、手锯、活搬手等。
③试压机具:试压泵、压力表、活搬手等。
①管道安装的标高和走向位置已经确定。
②取源部件及现场一次仪表已经安装就位。
③管道支架已安装固定,底漆和面漆按规定涂刷并已干燥。
④管内应清扫干净,碳钢管外表面应除锈刷底漆,需要脱脂的管线,应脱脂并检查合格。
⑤管材、管件、阀门按设计图纸核对无误,阀门经试压合格。
(1)一般要求
①仪表工程中的金属管道施工,除应按本专业的规范(GB 50093-2013)执行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184-2011中的有关规定。
②测量管道不能用电、气焊切割。焊工必须持有效的焊工合格证,对耐热合金钢管材焊接前,应经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后方可施工。测量管道一般不作射线检测,特殊管路可做着色、磁粉检测。
③测量管道安装的位置,要按现场情况合理安排,避开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腐蚀、振动及影响测量之处。配管不强求集中,但应整齐、美观、固定牢固,尽量少煨弯和交叉,在满足测量的要求下,按最短的路径敷设。
④测量管道穿墙或过楼板时,要加装保护管(罩),管子的接头不准放在保护管(罩)内,管线由防爆厂房或有毒厂房进入非防爆或无毒厂房时,在穿墙或过楼板处应进行密封。
⑤测量管道与高温设备或管道连接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除设计另有规定外,测量管道与设备、管道或建筑场表面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50mm。测量油类及易燃易爆物质的测量管道与热表面的距离不能小于150mm,并且不应平行敷设在其上方。若管道需要隔热时,应适当增大距离。
⑥测量管道用电焊焊接时,焊前必须将仪表设备与管道脱离,防止焊接电流损坏仪表。
⑦测量管道不应直接埋地敷设。必须直接埋地时,管道连接必须采用焊接,并经试压合格和防腐处理后方可埋入。在穿过道路及进、出地面处应穿保护套管。
(4)测量管道的固定
①制作支架时先将材料矫正、平直、切口处不应有卷边和毛刺。制作的支架应牢固、平整、尺寸准确。
②支架安装在金属结构或混凝土构筑物的预埋件上,应采用焊接固定,安装在混凝土或砖墙上可用膨胀螺栓固定。
③在管道、设备及能拆卸的设备构件上不允许焊接管道支架,在管道上可采用抱卡固定支架。在允许焊接的设备上,可先焊一块与设备同材质的加强板,而后再焊接支架。
④管道支架应固定牢固,并应满足仪表管道的坡度要求,支架的间距宜符合下列规定:
a.钢管:
水平安装 1.00~1.50m;
垂直安装 1.50~2.00m。
b.铜管、铝管、塑料管及管缆;
水平安装 0.50~0.70m;
垂直安装 0.70~1.00m。
⑤管道的固定可采用卡子用螺栓固定在支架上,也可采用“U”型螺栓固定,两管间不应用定位焊固定。在振动场所,管道与支架间应加软垫或木块隔离。
⑥不锈钢管不应直接固定在支架上,管线与碳钢支架和管卡间要用适当材料隔离,不应与碳钢材料直接接触。
(5)管道的压力试验
①安装完毕的仪表管道,在试验前应进行检查,不得有漏焊、堵塞和错接的现象。并应断开与仪表的连接。
②仪表管道的压力试验应以液体为试验介质。当仪表管道的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0.6MPa时,可采用气体为试验介质。
③液压试验压力应为1.5倍的设计压力,当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10min,再将试验压力降至设计压力,停压10min,以压力不降,无渗漏为合格。
④气压试验压力应为1.15倍的设计压力,试验时应逐步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10min,再将试验压力降至设计压力,停压5min,以发泡剂检验不泄漏为合格。
⑤当工艺系统规定进行真空度或泄漏性试验时,其内的仪表管道系统应随同工艺系统一起进行试验。
⑥液压试验介质应使用洁净水,当对奥氏体不锈钢管道进行试验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25mg/L。试验后应将液体排净。在环境温度5℃以下进行试验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⑦气压试验介质应使用空气或氮气。
⑧压力试验用的压力表应经检定合格,其准确度不得低于1.5级,刻度满度值应为试验压力的1.5~2.0倍。
⑨压力试验过程中,若发现泄漏现象,应泄压后再修理。修复后,应重新试验。
⑩压力试验合格后,宜在管道的另一端泄压,检查管道是否堵塞,并应拆除压力试验用的临时堵头或盲板。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