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拓强电气有限公司>>多功能电表>> DTSD远程预付费智能多功能电表
产地 | 国产 | 加工定制 | 否 |
---|
远程预付费智能多功能电表 远程预付费智能多功能电表
概述
DTSD/DSSD6607型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是采用先进的电能计量芯片,与成熟的多费率技术相结合设计而成,应用数字采样处理技术及SMT工艺,根据居民实际用电状况所设计、制造,具有先进水平的电能仪表。
该表实现分时计量,设定日自动转存数据,手持终端或PC机编程及抄表,LCD显示等功能;可进行4种费率、10个时段、2个时区及12位表号等设置,并具有电能测试脉冲输出。
其性能指标符合GB/T 17215-2002《1级和2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和DL/T 614-1997《多费率电能表》标准对多费率电能表的各项技术要求。通讯规约符合《DL/T645-1997多费率电能表通信规约》及用户提出的特殊通信要求
规格型号及技术指标
型 号 | 类 别 | 参比电压Un | 额定电流In | 脉冲常数 |
DSSD6607 | 三相三线 | 3×100V | 3×1.5(6)A | 6400 imp/kW·h 6400 imp/kvar·h |
DTSD6607 | 三相四线 | 3×380V | 3×1.5(6)A | 6400 imp/kW·h 6400 imp/kvar·h |
3×220/380V | 3×1.5(6)A | 6400 imp/kW·h 6400 imp/kvar·h | ||
3×2.5(10)A | 6400 imp/kW·h 6400 imp/kvar·h | |||
3×5(20)A | 400 imp/kW·h 400 imp/kvar·h | |||
3×10(40)A | 400 imp/kW·h 400 imp/kvar·h | |||
3×10(60)A | 400 imp/kW·h 400 imp/kvar·h | |||
3×15(60)A | 400 imp/kW·h 400 imp/kvar·h | |||
3×20(80)A | 400 imp/kW·h 400 imp/kvar·h | |||
3×30(100)A | 400 imp/kW·h 400 imp/kvar·h |
正常工作电压 | 0.9Un~1.1Un |
极限工作电压 | 0.75Un~1.15Un |
电压线路功耗 | ≤2W和5VA |
电流线路功耗 | ≤1VA |
数据备份电池电压 | 3.6VDC |
时钟准确度(日误差) | ≤0.5S (23℃) |
电池容量 | ≥1200mAh |
停电后数据保存时间 | ≥10年(用新电池) |
正常工作温度 | -20℃~+50℃ |
极限工作温度 | -30℃~+60℃ |
贮存和运输温度 | -40℃~+70℃ |
贮存和工作湿度 | ≤85% |
费率数 | 4 |
时段数 | 10 |
计度范围 | 0~999999.99 kW·h |
显 示 | 液晶 |
通讯波特率 | RS485口:1200bps |
复费率功能
年时区数(88):电能表多能运行的时区。此表可以将全年分成2个时区,实现分时区计量,各个时区可采用的不同的日时段表。
日时段数(88.1):电能表每天多能运行的日时段。多可以设置10个时段,如果只有4个时段,那么将日时段表的第5个以下的时段的开始时间及其费率号全部设定为0。
日时段表数:电能表多能运行的日时段表号数。其值为2,可编辑2个日时段表。
日时段表号:编程时用来表示电表运行在第几日时段表,用1、2表示。
费率数(88.2):电能表多能切换的费率号数,其值为4。如将时段表设置错误,费率号的计算将出错,此时电能累加到尖费率中。
费率号:编程时用来表示电表运行在何种费率,用1、2、3、4表示。通常1代表尖费率,2代表峰费率,3代表平费率,4代表谷费率。
多时区编程说明:本电表多可编设2个时区,每时区采用的日时段表号可单独设置。如不要求分时区计量,可将任意两个时区的起始日期,并将2个日时段表进行同样的设置。默认设置5月1日是时区开始,采用套日时段表,10月1日开始是第二时区,也采用套日时段表。
日时段表编程说明:电能表每天多能运行10日时段,如果只要运行4个时段,那么将相应日时段表的第5个以下的时段的开始时间及其费率号全部设定为0。时段的设置从低时间段开始依次设置。小的时段是一分钟。
注:1)各种费率参数必须仔细设置,否则仪表不能正确累加个费率的电能。
2)当显示当前时间时,液晶同时显示当时所处的费率时段。
3)查询第“79.4项”可获知当前所处的“时区. 日时段表号. 时段. 费率”。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