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牌,能够做到口口相传的牌子才称得上品牌。它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二、品牌的力量,它可以方便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缩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选择的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种省事、可靠又减少风险的方法。它能造就强势品牌能使企业享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当消费者形成鲜明的品牌概念后,价格差异就会显得次要。当给不同品牌赋予特殊的个性时,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品牌可以超越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一种无形资产。由于需求的变更和竞争的推动,除了少数产品,极大多数产品不会长久地被消费者接受。一般而言,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会经历从投放市场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整个过程,包括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但是品牌却不同,它有可能超越生命周期。一个品牌一旦拥有广大的忠诚顾客,其就可以经久不变,即使其产品已历经改良和替换。如吉列(始于1895年)、万宝路(始于l924年)、可口可乐(始于1886年)、雀巢始于1938年)。同样,我国的不少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依然有着品牌优势,如同仁堂等。(
品牌如果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利益,这品牌就不能贩卖,不能贩卖的东西我们还塑造它干吗?多做产品卖产品利益就行了。所以既然要塑造品牌,品牌就得有单独的价值,它的单独价值满足和产品满足是不一样的,产品满足的是消费者利益的需要性或需求性;而品牌满足虽然也有需求性,但更多的是欲望性。
欲望就是心灵满足,消费者为了自己心灵的满足也会掏钱消费,这种满足就是品牌带给消费者的。品牌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心灵需求的情感价值,这个价值也是利益。
三、品牌营销战略:一对一营销
目前大多数商家都是一窝蜂地追求品牌营销,但这只是表面上的“一对一”营销,教会一个销售人员做到热心周到是一回事,至于真正掌握如何识别、跟踪并与一个个的客户打交道,进而做到产品或服务的“量体裁衣”,那实在是另外一码事儿。
“一对一营销”的核心思想是:以“顾客份额”为中心,与顾客互动对话以及“定制化”。
企业应该从关注*到关注个体顾客的“顾客份额”上来,关注本企业产品在顾客所拥有的所有该产品中的份额,并努力提升对这个份额的占有。
企业应该“与顾客互动对话”,企业应当对顾客个体及其消费习惯和行为都要了解,这种了解是通过双向的交流与沟通来实现的。
企业要“定制化”。企业要想实施“定制化”不需要对现有的产品与生产模式作很大的改动。可以采取的方式有:捆绑销售、在一定范围内可变的配置、个性化的包装、提供灵活的送货以及个性化的售后服务、支付方式等。在长时间的累积中,顾客自然性的选择,就构成了你这个产业的品牌。
营销大师说:世界在消费麦当劳,其实是在消费美国快餐文化。而作为品牌,其在推广产品的同时,实质是在推广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企业文化,一种消费理念、一种购物习惯。
在相信品牌力量带来的丰厚回报后,更多的企业都是蜂拥而至,目的很明确,消费带来市场先机,消费带来企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