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光伏电站作为清洁能源核心应用场景,其间歇性、波动性问题成为制约并网消纳与供电稳定性的关键瓶颈。储能系统(ESS)的引入,可通过“削峰填谷"“平滑出力"“备用支撑"等功能,有效弥补光伏出力缺陷,而电池容量的优化配置与源储协调控制策略,则是决定储能型光伏电站经济性、可靠性与运行效率的核心环节。
关键词:光伏电站;电池容量优化;协调控制;安科瑞丁一187+6159=9093。
1.储能型光伏电站结构设计
储能型光伏电站结构设计以“发电-储电-控电-并网"全链路协同为核心,构建起适配清洁能源有效利用的一体化架构,其设计需在功能实现、安全防护与经济收益间达成动态平衡。从整体布局来看,系统以光伏发电子系统与储能子系统为核心支撑,辅以控制调度、配电并网及辅助设施,形成紧密联动的运转体系。
光伏发电子系统作为能量源头,其结构设计需结合电站选址的辐照强度、地形条件优化组件布 ——地面集中式电站常采用固定倾角支架,搭配集中式逆变器实现大规模电能转换;分布式电站则适配屋顶、停车场等场景,选用轻量化组串式逆变器,灵活匹配分散的组件阵列。而储能子系统作为“能量缓冲器",结构设计围绕安全性与可靠性展开:电化学储能多采用集装箱式电池舱,舱内划分独立电池簇隔舱,配备温度传感器、烟雾探测器及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同时通过液冷或风冷系统将电池工作温度控制在 15-35℃,避免热失控风险;储能变流器(PCS)则需与光伏逆变器功率匹配,确保快速响应光伏出力波动,实现电能的有效存储与释放。
控制调度子系统是结构设计的 “智慧大脑",能量管理系统(EMS)通过采集光伏出力预测数据、电网负荷需求及电池 SOC(荷电状态)信息,制定动态充放电策略——例如峰谷电价场景下,低谷时段控制储能充电,高峰时段释放电能赚取价差;并网场景中,实时调整功率输出以满足电网调频调压要求。配电并网子系统则承担电能传输与安全保障职能,变压器容量需匹配光伏与储能总装机功率,同时设置防雷接地装置、过流保护开关,避免雷击或过载损坏设备。
此外,辅助设施子系统的设计不可忽视:地面电站需规划宽≥1.2m 的运维通道,便于设备检修;沿海或高风地区的支架采用抗风等级≥15 级的加强型钢结构,储能集装箱通过锚栓固定防止倾覆;高海拔地区则对逆变器、PCS 进行高原适配,确保恶劣环境下系统稳定运行。整体而言,储能型光伏电站结构设计需打破“光伏与储能简单叠加"的模式,通过各子系统的深度协同,实现“安全储电、有效用能、灵活并网"的核心目标,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可靠的硬件支撑。
2.光伏储电站容量优化配置
光伏储电站容量优化配置是平衡电站经济性、可靠性与功能性的关键环节,需围绕“供需匹配、成本可控、效率更优"原则,结合电站应用场景、资源条件与运行目标,构建多维度优化体系,避免“容量过剩浪费成本"或“容量不足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
从核心影响因素来看,首先需准确匹配光伏出力特性与负荷需求 —— 通过分析电站所在区域的历史辐照数据,确定光伏组件的理论装机容量,同时结合用户负荷曲线,计算光伏出力与负荷的 “差值区间":当光伏出力大于负荷时,多余电能需由储能吸收,避免弃光;当光伏出力小于负荷时,需由储能释放电能补充缺口,保障供电连续。
经济性约束是容量优化的另一重要维度,需以“节省全生命周期成本"为目标,综合考量初始投资、运维成本与收益回报。初始投资中,光伏组件成本与储能电池成本是核心,需避免盲目追求大容量导致投资回收期过长;运维成本需计入电池更换、设备检修等费用;收益则包括光伏发电自用节省的电费、余电上网收益、峰谷电价差套利收益及电网辅助服务收益。通过建立经济性测算模型,可得出经济型容量配置。
不同应用场景下,容量优化配置策略存在显著差异。集中式并网光伏储电站,需结合电网接纳能力确定容量——若电网对光伏出力波动限制严格,需配置 “短时高功率" 储能,用于平抑出力波动;若目标是参与电网调峰,需根据电网调峰需求,配置“长时大容量"储能。分布式光伏储电站,优先采用“自发自用、余电储能 模式,储能容量按“日均光伏盈余电量 ×1.2"配置,确保多余电能存储,减少电网购电。离网光伏储电站,需按“恶劣天气备用时长"配置储能容量,例如连续阴雨天气的日均负荷总量,叠加20%备用容量,避免供电中断。
此外,技术特性约束也需纳入优化考量。光伏逆变器与储能变流器(PCS)的功率需与光伏、储能容量匹配。同时,结合光伏出力预测精度,预留一定容量应对预测偏差,确保系统运行稳定性。
综上,光伏储电站容量优化配置需融合“数据测算、场景适配、成本收益平衡",通过准确分析供需特性、量化经济指标、结合技术约束,制定个性化配置方案,既保障电站功能实现,又提升投资效益,为光伏储电站的有效、经济运行提供基础支撑。
3.光伏与储能系统协调控制
光伏与储能系统协调控制,核心是通过实时调控光伏逆变器与储能变流器,平衡供电稳定、能源效率与经济收益三大目标。以安全为首要前提,实时监测光伏出力、储能SOC及电网参数,毫秒级响应平抑光伏波动、避免电池过充过放;再通过“光伏直供+余电储能"优化效率,减少能量损耗;并网场景可结合峰谷电价,低谷储电、高峰放电套利。技术上以实时反馈应对突发工况,结合短期预测提前规划充放电;集中式电站优先响应电网指令,分布式侧重自发自用,离网场景保障关键负荷供电,实现光储有效协同,破解光伏间歇性难题。
4.安科瑞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4.1安科瑞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AcrelEMS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是针对企业微电网的能效管理平台,对企业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市政电源、储能系统、充电设施以及各类交直流负荷的运行状态实时监视、智能预测、动态调配,优化策略,诊断告警,可调度源荷有序互动、能源全景分析,满足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数字化、安全分析智能化、调整控制动态化、全景分析可视化的需求,完成不同策略下光储充资源之间的灵活互动与经济运行,为用户降低能源成本,提高微电网运行效率。AcrelEMS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可以接受虚拟电厂的调度指令和需求响应,是虚拟电厂平台的企业级子系统。
图1 AcrelEMS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主界面
4.2平台结构
系统覆盖企业微电网“源-网-荷-储-充"各环节,通过智能网关采集测控装置、光伏、储能、充电桩、常规负荷数据,根据负荷变化和电网调度进行优化控制,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同时降低对电网的至大需量,使之运行安全。
图2 AcrelEMS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结构
4.3平台功能
4.3.1.能源数字化展示
通过展示大屏实时显示市电、光伏、风电、储能、充电桩以及其它负荷数据,快速了解能源运行情况。
4.3.2.优化控制
直观显示能源生产及流向,包括市电、光伏、储能充电及消耗过程,通过优化控制储能和可控负载提升新能源消纳,削峰填谷,平滑系统出力,并显示优化前和优化后能源曲线对比等。
4.3.3.智能预测
结合气象数据,历史数据对光伏、风力发电功率和负荷功率进行预测,并与实际功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储能系统和负荷控制实现优化调度,降低需量和用电成本。
4.3.4.能耗分析
采集企业电、水、天然气、冷/热量等各种能源介质消耗量,进行同环比比较,显示能源流向,能耗对标,并折算标煤或碳排放等。
4.3.5.有序充电
系统支持接入交直流充电桩,并根据企业负荷和变压器容量,并和变压器负荷率进行联动控制,引导用户有序充电,保障企业微电网运行安全。
4.3.6.运维巡检
系统支持任务管理、巡检/缺陷/消警/抢修记录以及通知工单管理,并通过北斗定位跟踪运维人员轨迹,实现运维流程闭环管理。
4.4设备选型
除了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外,还具备现场传感器、智能网关等设备,组成了完整的“云-边-端"能源数字化体系,具体包括高低压配电综合保护和监测产品、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电能质量治理、照明控制、充电桩、电气消防类解决方案等,可以为虚拟电厂企业级的能源管理系统提供一站式服务能力。
安科瑞系统解决方案还包含电力运维云平台、能源综合计费管理平台、环保用电监管云平台、充电桩运营管理云平台、智慧消防云平台、电力监控系统、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电能质量治理系统、电气消防系统、隔离电源绝缘监测系统等系统解决方案,覆盖企业微电网各个环节,打造准确感知、边缘智能、智慧运行的企业微电网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5.结论
安科瑞储能型光伏电站的电池容量优化与协调控制,是电站有效安全运行的关键。容量配置上,结合区域光伏特性、负荷类型与经济性,适配并网/离网场景需求,兼顾电池技术特性,避免容量浪费或不足;协调控制以“安全、效率、收益"为目标,实时调控光储设备,平抑波动、防过充过放,结合电价策略与电站类型差异化调度,破解光伏间歇性问题,实现电站综合效能良好。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