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大珩院士等向有关部门“上书”以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实际上从“九五”开始,对仪器仪表的研制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中国*等部门先后设立软课题,组织专家对我国的仪器仪表研制情况和市场情况等进行了系统而仔细的调研。报告认为:经过前些年的努力,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走过了“幼稚期”,目前正步入“少年成长期”。
报告预测,在2006-2015年期间,我国将新购科学仪器的总额将远远超过1,000亿人民币,这不包括每隔5-7年需要更新换代的数量。在这个总需求量上,我国不能也不会将市场拱手让人。
市场:从沦陷转入反攻
曾管理中科院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参与*调研的一位不想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介绍,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仪器仪表既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又受国有体制的束缚,仪器仪表的研发经历了一个低潮期。许多仪器仪表厂入不敷出、难以为继,一度明显萎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仪器仪表的国产化率只有13%。
他说,通过王大珩等院士的呼吁,人们对发展科学仪器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中国政府从“九五”开始,把“科学仪器的研制和开发”放在重要地位。如*将仪器研制列入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并逐渐增加了投入;*打破常规,设立了科学仪器的基础研究项目;*也设立了科学仪器创新研究专项。此外,国家*、国家质检总局等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也纷纷制定了仪器仪表的发展规划,拨出专项资金以资助仪器仪表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由此,中国的仪器研制情况终于有所好转,而濒临产的一些国有分析仪器厂,通过重组、改制,也走出了低谷,显示出新的活力。同时,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我国一批民营分析仪器企业的迅速发展成长。近年来,很多企业的销售额增长都超过了30%。一些产品已得到国内用户的认可,并已有部分进入市场。这些企业中有的已参与了国家科学仪器攻关项目,研制水平稳步上升。
国家*提供的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研制自行研发的分散控制系统、电磁流量计、无纸记录仪、*不断上升。
国家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的出口商品总金额达6.31亿美元,年增长率达45.7%。其中,系统形式的分散型工业控制设备的出口,年增长率高达423.9%。引人瞩目的出口仪器部件有扫描电声显微镜。这种电声显微镜兼具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率和声学显微镜非坏性内部成像的特点,取得了3项中国发明和一项发明,相关器件已出口美、德、日、荷、新及中国台湾地区,成为我国大型仪器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范例。
*组织的调研报告认为,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能源和重化工业的高速增长阶段,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需求旺盛,与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市场该行业年涨幅为3%-4%,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该行业的产销年增幅多接近30%。目前,我国科学仪器的研究开发和产业的发展开始逐渐走出低谷,驶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部分中低档产品已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如光谱分析仪器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子荧光光谱仪,占领了整个国内仪器市场;中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除满足国内常规分析的需求外,还有部分出口。
技术:从低端向单个击破
这位负责人说,“就总体而言,目前国外仪器公司凭借技术和品牌的优势,仍占据着国内的大部分市场。特别是的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电镜、核磁、生化和生命科学仪器等,我国基本上依赖进口,但我国仪器仪表发展的势头很好,某些单一技术已取得突破”。
他对此给予了详尽的介绍:
在近红外光谱研究上,当前,上主要从事近红外仪器研发、生产的公司,把主要精力投向模型和方法的研究与开发上。共享模型和方法标准的研究,是近红外技术今后几年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科研院校,如石化院、中国农大、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均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于光谱分析的化学计量学软件。这些软件在主要功能上与流行软件(如Unscrambler和Grams32)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而且在界面语言、风格以及操作习惯上更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已经在实际科研生产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可以说,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正处顶盛时期的前夜,有许多方面走向世界前列。
在光谱分析技术上,我国企业研制的原子荧光及联用技术,中国特色,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处地位。这种仪器可测定电子电器产品中的Hg、Pb、Cr(V1)、Cd的含量,可检测元素价态,在食品、保健品中的毒性和安性,并出准确的评价。我国已有一批骨干生产企业生产,如吉天、科创海光、瑞利,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有外商代理,产品可销往国外。
在光学分子成像系统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科研单位正在研制激发荧光断层成像(FMT)原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