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CQ3 】山东博科仪器团结、拼搏、务实,共创企业美好明天。
虫情监测系统通过数据驱动的防控策略,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其作用机制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精准识别害虫种类与密度
系统利用红外诱捕与高清成像技术,可识别200余种农业害虫,识别准确率超90%。例如,在稻田场景中,系统能区分稻纵卷叶螟与二化螟幼虫,避免盲目施药。通过连续监测,可掌握害虫种群动态,如发现某地块蚜虫密度低于防治阈值,则无需施药,减少30%以上无效用药。
二、动态预警与防治时机优化
系统可设置虫情预警阈值,当害虫数量突破临界值时自动推送预警。以柑橘木虱为例,系统提前7天预警爆发风险,使农户得以在卵孵化期施用生物农药,防控效果提升40%的同时,农药使用量减少50%。在蔬菜种植中,系统将防治时机误差控制在3天以内,避免错过最佳防治窗口。
三、靶标害虫定向施药
结合虫情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系统可生成靶标害虫分布图。例如,在玉米田中,系统识别出草地贪夜蛾集中区域后,农户可针对性施用氯虫苯甲酰胺,施药面积减少60%,单位面积用药量降低25%。对于蓟马等微小害虫,系统通过图像分析确定其栖息高度,指导农户采用低容量喷雾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
四、防治效果评估与策略调整
系统记录每次施药后的虫情变化,通过数据分析评估防治效果。若某次施药后蚜虫密度未明显下降,系统将提示更换农药品种或调整施药剂量。例如,在连续3次使用吡虫啉效果不佳时,系统建议改用氟啶虫酰胺,使防治成功率提升至90%,避免重复使用无效农药。
五、替代防治技术引导
系统集成生物防治数据库,当监测到害虫种群处于可控范围时,会推荐释放天敌昆虫或使用植物源农药。例如,在蚜虫轻度发生时,系统建议释放瓢虫进行生物防治,每亩释放量仅需200头,成本较化学防治降低40%。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农户可直观了解不同防治技术的投入产出比。
六、长期数据支持种植决策
系统积累的虫情数据可揭示区域性害虫发生规律,指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例如,数据显示某地块连续两年出现蚜虫高发,系统建议改种抗虫性更强的作物品种,从源头减少农药需求。通过3年数据积累,农场可建立害虫预警模型,将农药使用量降低至传统模式的50%以下。
虫情监测系统通过精准识别、动态预警、靶标施药、效果评估与策略调整的闭环管理,使农药使用从“广谱覆盖"转向“精准打击"。其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在保障作物产量的同时,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依赖性,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提供商 |
山东博科仪器有限公司 | 下载次数 |
0次 |
资料大小 |
299.2KB | 资料类型 |
JPG 图片 |
资料图片 |
-- | 浏览次数 |
28次 |
立即询价
您提交后,专属客服将第一时间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