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仪表网

| 注册| 产品展厅| 收藏该商铺

15666886209

Download

首页   >>   资料下载   >>   管式土壤墒情监测站能否保障作物用水安全?

山东博科仪器有限公司

立即询价

您提交后,专属客服将第一时间为您服务

管式土壤墒情监测站能否保障作物用水安全?

阅读:28      发布时间:2025-04-18
分享:

  【BK-TS400】山东博科仪器团结、拼搏、务实,共创企业美好明天。

  管式土壤墒情监测站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为作物用水安全提供系统性保障,其技术原理与应用效果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核心监测能力

  分层墒情感知

  监测站采用多探针设计,可同步测量0-100cm甚至更深土层的体积含水量。例如,玉米生长关键期(拔节至抽雄),0-40cm土层水分需维持18%-22%,监测站能以±2%的精度实时反馈数据,避免过度灌溉或干旱胁迫。

  环境参数关联

  部分设备集成温度、电导率传感器,可识别盐渍化土壤或低温冻害风险。如当土壤温度低于5℃时,即使墒情充足,系统仍会提示暂停灌溉,防止根系损伤。

  二、用水安全保障机制

  动态需水预测

  结合作物生长模型与气象数据,系统可预测未来3-7天的需水量。例如,在小麦灌浆期,若监测到未来3天无降雨且日均蒸发量达4mm,系统会建议提前灌溉8-12mm水量,确保籽粒饱满度。

  异常预警功能

  当监测数据超出安全阈值(如连续3小时墒情低于萎蔫点),系统通过短信、APP推送预警。某果园案例中,因提前收到预警,农户及时补水,避免因干旱导致落果率上升15%。

  节水增效策略

  通过与滴灌/喷灌系统联动,实现按需供水。例如,在番茄种植中,监测站根据墒情动态调整灌溉频率,使灌溉水利用效率(WUE)从1.2kg/m³提升至1.8kg/m³,同时减少氮肥淋失30%。

  三、技术验证与实际效果

  对比实验数据

  在华北平原小麦种植区,使用监测站的试验田与常规管理田对比,前者在生育期内总用水量减少22%,但产量仅下降1.3%,水分生产效率提升30%。

  灾害应对能力

  在2022年长江流域旱灾中,某蔬菜基地依托监测站提前7天启动抗旱预案,通过精准灌溉使作物存活率提高至92%,而周边未使用监测系统的区域存活率不足70%。

  四、关键技术支撑

  高可靠性传感器

  采用FDR(频域反射法)技术的传感器,在黏土、沙土等不同质地土壤中均能保持稳定性能。例如,某品牌设备在盐碱地中连续运行1年后,测量误差仍小于±3%。

  低功耗通信技术

  部分监测站采用LoRa+太阳能供电方案,单设备年耗电量低于10kWh,可连续工作5年以上,降低维护成本。

  五、局限性及改进方向

  空间覆盖不足

  单台设备仅能监测固定点位,建议通过无人机或田间移动监测车补充空间数据,构建“点-面"结合的监测网络。

 环境适应性

  在-20℃以下低温或连续暴雨条件下,设备需增加防冻保护(如埋设深度超过冻土层)及排水设计。

  成本回收周期

  单套监测站(含3个监测点)成本约2-3万元,对于小农户投资回报期较长。建议通过合作社模式分摊成本,或开发租赁服务降低使用门槛。

  六、结论

  管式土壤墒情监测站通过实时监测、智能决策与精准执行,可有效保障作物用水安全。其技术优势在于分层监测的精准性、异常预警的及时性以及节水增效的显著性。对于百亩以上农田,该系统已具备经济可行性,建议优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作物种植区及节水灌溉示范区推广应用。未来,随着传感器微型化与AI算法优化,其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功能将向“墒情-养分-病害"综合管理拓展。


提供商

山东博科仪器有限公司

下载次数

0次

资料大小

282.4KB

资料类型

JPG 图片

资料图片

--

浏览次数

28次

产品展示

会员登录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