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柔性屏量产进程中,“10 万次循环弯折" 是衡量产品可靠性的关键指标,而 U 错动弯折试验机与 “10 万次循环可视化技术" 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柔性屏量产追溯体系的核心支撑工具,为产业链质量管控提供全周期数据保障。

传统弯折测试虽能记录循环次数与最终结果,但无法捕捉过程中的微观变化,一旦出现批量质量问题,难以追溯具体失效节点。而搭载 “10 万次循环可视化技术" 的 U 错动弯折试验机,通过集成高速工业相机与红外热成像模块,可实时记录柔性屏在每一次弯折中的像素点亮状态、应力集中区域温度变化及微观裂纹萌生过程,形成完整的动态数据库。 该技术的核心优势体现在 “全程可追溯"。设备在 10 万次循环测试中,每 500 次自动生成一帧高清影像,同步标记异常参数 —— 当屏体某区域温度骤升 0.5℃以上时,系统自动触发局部扫描,精度可达 0.01mm²,精准定位潜在缺陷。测试结束后,生成的可视化报告包含时间轴、温度场分布、像素失效图谱等多维数据,工程师可回溯任意循环节点的状态,快速分析失效机理。


对于量产追溯而言,该技术实现了 “个体 - 批次 - 工艺" 的三级关联。每片测试屏体的二维码与可视化数据库绑定,扫码即可调阅全周期测试数据;同一批次产品的测试数据通过算法生成质量波动曲线,当某批次合格率低于 99.5% 时,自动关联生产环节的镀膜参数、切割精度等工艺数据,助力快速定位问题根源。京东合肥基地应用该系统后,柔性屏量产不良率追溯时间从原来的 48 小时缩短至 2 小时。
技术落地中,设备攻克了 “高频振动下成像稳定" 难题 —— 采用磁悬浮减震平台,将相机抖动控制在 ±0.001mm,确保 10 万次循环中影像的一致性。同时,开发的 AI 分析模型可自动识别 98% 以上的常见缺陷,将人工判读时间减少 60%。
业内专家指出,该技术使柔性屏从 “达标即合格" 升级为 “过程可追溯",推动行业从经验管控转向数据驱动。随着折叠屏手机等产品进入亿级量产时代,U 错动弯折试验机搭载的 “10 万次循环可视化技术",正成为产业链保障品质、提升效率的关键基础设施,为柔性显示技术规模化应用筑牢质量防线。
立即询价
您提交后,专属客服将第一时间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