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成都巨力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文章>>气相色谱仪的发展与历史
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气相色谱 gachromatography 简称GC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项重大科学技术成绩。这是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
气相色谱 分类 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气固色谱的气字指流动相是气体,固字指固定相是固体物质。例如活性炭、硅胶等。气液色谱的气字指流动相是气体,液字指固定相是液体。例如在惰性资料硅藻土涂上一层角鲨烷,可以分离、测定纯乙烯中的微量甲烷、乙炔、丙烯、丙烷等杂质。气相色谱发展历史 GC色谱的发展与下面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是气相色谱分离技术的发展,二是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1952年James和Martin提出气液相色谱法,同时也发明了个气相色谱检测器。这是一个接在填充柱出口的滴定装置,用来检测脂肪酸的分离。
用滴定溶液体积对时间做图,得到积分色谱图。以后,又发明了气体密度天平。1954年Ray提出热导计,开创了现代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时代。尔后至1957年,填充柱、TCD年代。1958年Gloay提出毛细管,同年,Mcwillian和Harley同时发明了FIDLovelock发明了氩电离检测器(A ID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提高了23个数量级。20世纪60和70年代,由于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柱效大为提高,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提出了痕量分析的要求,又陆续出现了一些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器。如1960年Lovelock提出电子俘获检测器(ECD1966年Brody等发明了FPD1974年Kolb和Bischoff提出了电加热的NPD1976年美国HNU公司推出了实用的窗式光电离检测器(PID等。同时,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原有的检测器在结构和电路上又作了重大的改进。如TCD呈现了衡电流、横热丝温度及衡热丝温度检测电路;ECD出现衡频率变电流、衡电流脉冲调制检测电路等,从而使性能又有所提高。20世纪80年代,由于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的快速广泛应用,对检测器提出了体积小、响应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要求,特别是计算机和软件的发展,使TCDFIDECD和NPD灵敏度和稳定性均有很大提高,TCD和ECD池体积大大缩小。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电子技术、计算机和软件的飞速发展使MSD生产利息和复杂性下降,以及稳定性和耐用性增加,从而成为的气相色谱检测器之一。其间呈现了非放射性的脉冲放电电子俘获检测器(PDECD脉冲放电氦电离检测器(PDHID和脉冲放电光电离检测器(PDECD以及集次三者为一体的脉冲放电检测器(PDD4年后,美国Varian公司推出了商品仪器,比通常FPD灵敏度高100倍。另外,快速GC和全二维GC等快速分离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快速GC检测方法逐渐幼稚。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