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信息 |
当前位置:江阴和源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文章>>浅谈分布式光伏接入方案---江阴和源
1、低压(380V/220V)分布式光伏接入方案
调控机构不直接采集低压分布式光伏的运行数据,而是通过接收营销、设备等专业系统的转发数据方式间接接入低压分布式光伏数据。采集方式供分为三种,需用户侧做好数据对接和配合工作。
融合终端是按“一台区一终端”设计,实现与配电自动化主站、配电物联网云平台进行信息交互的台区边缘设备,实现对整个台区状态监测及协调控制。
统一构建低压分布式光伏采集模式,利用现有计量与采集设备构建了以台区融合终端、集中器和光伏采集感知终端为主体的感知层,实现低压分布式光伏的可观、可测和协调控制。
目前常用的逆变器普遍配置有GPRS通信模组,采集发电实时功率、发电量、运行状态信息,上送到互联网端聚合商平台管理,平台同时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可关停或下发定值调节逆变器出力,电力调度机构可通过与聚合商平台对接,实现低压分布式光伏发电数据采集、远程调节。
2、10千伏及以上分布式光伏接入方案
10千伏及以上分布式光伏(以下简称场站)以直采方式接入调度机构,可采用电力调度数据网、无线网络两种方式,接入的数据需满足调度数据采集范围及频率需要。
(1)站内采集与控制要求
场站电力监控系统宜配置2台Ⅰ区数据通信网关机(或称远动装置、RTU),参与电力市场的分布式光伏场站还应配置至少1台Ⅱ区电能量采集终端。Ⅰ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具备电厂运行电气量采集与处理、规约转换以及通信功能,应强化电力监控系统内部物理、主机、应用和数据安全,加强安全管理制度、机构、人员、系统建设、系统运维的管理,提高系统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1)数据采集与控制
接入电网的场站应能够采集实时并网信息,主要包括并网点开关状态、并网点电压、电流、有功、无功等,参与电力市场的分布式光伏场站还应提供上网关口计量点电量数据,并上传至电网调度部门。所有场站应能接收和执行调度端控制启停和调整发电功率的指令(AGC)。
场站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供的基本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电气模拟量:并网点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
b)状态量:并网点的断路器状态、故障信息、分布式电源通信状态等信号;
c)电量数据:关口计量点有功、无功电能量,分时、测量需量,事件记录等信息。(可选)
d)控制指令:接收和执行调度端控制启停和调整发电功率的指令。
场站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Ⅱ区(或Ⅰ区)应部署网络安全监测装置,采集站控层主机设备、网络设备及安防设备运行信息和安全事件,并将运行信息和安全事件实时或归并成告警信息上报给主站平台。
场站电力监控系统主机设备密码强度应满足国家规定要求,采取物理封堵和配置关闭两种方式关闭空闲接口,关闭445、3389等高危网络服务端口等措施。
场站电力监控系统局域网交换机密码强度应满足国家规定要求,采取物理封堵和配置关闭两种方式关闭空闲接口,采取IP/MAC 地址绑定等措施。
按照山东电力调度数据网双平面建设的整体设计原则,配置2套独立的路由接入设备,包括路由器 2 台、交换机 2 台,每套路由设备分别接至地调接入网,数据网络通信协议采用 DL/T634.5104 规约。双套数据网设备宜分屏放置且两个屏采用独立电源供电。
遵循《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2014年第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能安全〔2015〕 36号),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原则,保障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配置纵向加密认证装置2台,采用认证、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实现数据的远方安全传输以及纵向边界的安全防护。
接入调度数据网的路由器、交换机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加固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关闭或限定网络服务、采用安全增强的SNMPv2及以上版本的网管协议、设置受信任的网络地址范围、记录设备日志、设置高强度的密码、开启访问控制列表、封闭空闲的网络接口等。
通过无线网络通信的场站,场站端通信设备可单套配置,包括无线发射终端1台、纵向加密设备1台,对应的远动装置等业务系统也可单套配置。远动机采集站内信息后经无线网络与调度主站无线安全接入区通信,通信规约采用DL/T634.5104 规约。参与电力市场的场站接入电能量采集终端时,可视业务需要增加交换机等组网设备。
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电力监控系统数据通信时,纵向通信通道应采取访问控制、认证及加密措施。纵向加密设备具备网络电口输入、输出接口,设备传输能力应满足远动信息传输要求,可以灵活采用纵向加密装置、微型纵向加密装置、嵌入式加密卡等边界防护设备。
从集约化部署、节约设备投资成本,节省安装空间等方面考虑,可采用多机合一的一体化采集通信设备,同时具备无线通信、加密芯片、远动传输、AGC子站等功能,在一台设备中实现多种业务融合,提升维护工作质效。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