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压电力设备、输电线路及铁路接触网的预防性维护中,电晕放电是设备绝缘劣化或结构缺陷的早期关键指标。传统目视或红外检测对微弱放电难以奏效,人工近距离检测则效率低、风险高。达万德福DWKJWORLD无人机载紫外成像系统DW9219B融合光学探测与无人机平台,为高空隐患提供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
核心技术:日盲紫外探测与精准成像
达万德福DWKJWORLD无人机载紫外成像仪DW9219B的核心在于其高灵敏度日盲紫外探测技术。系统工作在240-280nm波段,该波段太阳辐射被大气臭氧层强烈吸收,形成天然“暗背景"。即使在强日光环境下,也能有效抑制背景噪声,专一性捕获设备放电产生的微弱紫外光子信号。
高探测灵敏度:可探测低至皮库(pC)级别的放电量。
远距离探测:有效探测距离可达30米以上。
精准定位:集成高精度六轴稳定云台与双光路同步成像技术,确保在飞行姿态变化及5级风速下成像稳定,紫外光斑与可见光设备位置误差小于1mrad(毫弧度),实现放电点的米级精准定位。
实景案例:效能验证与技术优势
【案例1】
500kV输电线路绝缘子隐患识别 (某省级电网公司)
任务:对复杂地形区段输电线路进行快速筛查。
过程:无人机单次起降完成传统人工需2天的巡检路径(约15公里)。系统在强侧光条件下工作。
结果:清晰捕捉3基塔绝缘子串异常放电信号。光子计数分析显示一处放电点峰值超过10,000光子/秒,远超安全阈值(通常<1,000光子/秒),精准定位为绝缘子表面污秽导致的局部电弧,及时预警绝缘闪络风险。耗时仅3小时。
【案例2】
特高压变电站GIS设备隐蔽放电检测 (某超高压公司)
任务:对GIS母线筒体连接部位进行扫描,排查潜在密封或接触缺陷。
挑战:设备结构复杂,地面检测视角受限,常规方法易漏检。
结果:DW9219B通过灵活抵近飞行(安全距离外),发现一处筒体法兰连接处存在持续性微弱放电(光子计数稳定在~2,000光子/秒)。结合放电模式识别算法,判定为内部悬浮电位放电,属重大隐患。该缺陷经停电开盖验证确认。
【案例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关键部件状态评估
任务:枢纽站场接触网悬挂部件(线夹、电连接)快速普查。
环境:强电磁干扰、空间受限。
结果:系统在电磁环境下稳定工作。高效识别一处承力索线夹因螺栓松动导致的接触不良电晕(光子计数峰值~1,500光子/秒)。采用“无人机普查+人工重点复核"模式,2小时内完成原需8小时登杆检查的任务量,效率提升75%,避免了潜在的过热烧损事故。
工程应用价值与可靠性
紫外成像仪不仅定位缺陷,更为治理系统提供闭环验证。在达万德福DWKJWORLD无人机载紫外成像仪具备轻量化(<1.3kg)与ip65防护等级,适应风雨、沙尘及-20°c至50°c工作温度。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更换电池,单架次续航>45分钟。其核心价值在于:
提升安全性:避免人员登高、近电作业风险。
提高效率:覆盖范围广,检测速度快。
增强精准性:量化放电强度(光子计数),精确定位隐患点,降低漏检/误判率(实测人工误判率从约15%降至<3%)。
支持预知维护:早期发现潜在缺陷,变“故障抢修"为“状态维修"。
龙岩某工业园区,电能质量治理装置投运后,通过紫外成像确认GIS设备放电光子数下降85%,与谐波补偿率提升数据(≥85%)形成交叉验证。新一代技术框架中,设备支持 5G回传紫外数据 至智慧运维平台,与SCADA、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联动,实现“谐波分析-治理实施-紫外验证"全流程闭环。例如河南某项目将紫外数据接入分层协调控制系统,使仿真精度达97%,优化响应时间缩短至12秒。
DWKJWORLD无人机载紫外成像技术,已成为保障电网、铁路等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的成熟可靠手段,通过提供客观、量化的放电数据,为设备状态评估与决策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仪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