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奇正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压力校验仪
热工信号校验仪表
热电偶校验仪
热电阻校验仪
精密数字压力计
差压.压力变送器
流量仪表
温度变送器及传感器
压力泵
液位变送器
双金属温度计
电阻电偶校验仪表
自动校验系统
气体减压器
氧化锆
物位计
超声波流量计
阀门
压力表
热电阻
热电偶
数字显示仪表
物位仪表
电线电缆补偿导线
防腐液位变送器
传感器在压缩机中的应用
台式气压压力泵
电涡流传感器
特稳信号校验仪
伴热电缆

”计量”与”测量”辨析

时间:2007/10/17阅读:1635
分享:
Measurement本意为"测量"。但是早期汉译受日文"计量"、"计测"等词汇的影响,在汉语中出现了"计量"和"测量"两种表达。由于没有准确定义两者异同,在一个长期的混乱由此而生。近几年有关名词的讨论逐步深入,不少专家认为计量、测量不宜混用,并建议在汉译和使用中以"计量"或"计量学"对应"metrology",以"测量"对应"measurement"。越来越多的人趋向这种认识。然而新的问题又会出现:既然metrology定义为关于测量的科学,为何不选用"测量学"或"测量"来表达?这就暗示了"测量"和"计量"之间的纠葛还将可能延续下去。事实上,远在metrology一词传入中国之前,汉语就已?quot;计量"和"测量"来对应measurement了。由于对基本术语定义或理解不够统一,才引发了问题。现在《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已修订,我们应在新规范指导下,认真总结"测量"和"计量"两词的用法,分清"测量"和"计量"之异同。 一、 关于"计量"和"测量"定义的反思 "测量"在汉语使用习惯中基本上与measurement在VIM定义相一致,即"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测量活动存在于全部科学技术领域。在有的部门,例如天文、气象、测绘等部门,测量甚至成为其主要工作。然而,所有这些测量都不称作"计量",唯有*从事的测量才被称作"计量"。这已形成习惯。在《通用计量名词及定义》(JJF1001-99)中,为了照顾习惯,对应measurement做出了"计量"和"测量"两个词条的定义。其中,"测量"的定义与VIM相符,而"计量"定义为"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这个"计量"词条这天文馆表达得相当含糊。什么叫"实现单位统一",难道其他测量就不须单位统一?什么叫"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难道"计量"和"测量"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技术水平的高低?这种定义似是而非,没有抓抓住本质。 回顾汉语使用习惯,"测量"就是为获取量值信息的活动;"计量"不仅要获取量值信息,而且要实现量值信息的传递或溯源。"测量"作为一类操作,其对象很广泛?"计量"作为一类操作,其对象就是测量仪器。"测量"可是以孤立的;"计量"则存在于量值传递或溯源的系统中。 综上所述,经过进一步归纳,汉语习惯使用的"计量"作为一类操作,应该这样来理解:为实现量值传递或溯源而对测量仪器的测量。从这个角度看,"计量"作为一类操作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检定、校准、比对及(对测量仪器)测试等活动。上述观点,揭示了汉语习惯中"计量"作为一类操作的本质特性,能够将以往对应measurement的"计量"和"测量"在用法上加以明确区分。 修订的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将"计量"定义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有两点值得注意:这次修订将"计量"对应英文metrology,而非measurement;定义的对象主体是"活动",而非"测量"。这是计量术语研究的重要进步。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唯有*从事的测量才被称作"计量"。因为*从事的测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之一。计量对于其他如天文、气象、测绘等部门所从事的测量提供了实现单位的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基本保证。而这些基本保证是这些部门测量活动自身无法做到的。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凡是保证"计量"这一类操作有效进行以及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各项活动,都称作"计量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测量单位的统一,测量方法(如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等)的研究,量值传递系统的建立和管理,以及同这些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等。 二、习惯用法的分析 在过去的用法中,zui常见的混乱出现在所有与measurement有关的术语上。由VIM不同版本中文译本中有关术语的变化可以看出,译者们为measurement伤透了脑筋。VIM中译本对于同一术语,有的版本用"测量",有的版本用"计量"。例如:"可测的量"和"可计量的量","被测的量"和"被计量的量","测量方法"和"计量方法","测量误差"和"计量误差",等等。人们会感到在这些术语中使用"测量"更通顺些。这是因为以上术语都可以在量值传递以外使用,即可以在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以外存在。 反之,在涉及"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或活动对象是测量仪器时,就一定要采用"计量"。例如"计量法"、"法制计量"、"*"、"计量监督"等。 实际上,在有的场合使用"计量"还是"测量"并无严格区分的必要,只有是否更合习惯的差别。例如,人们使用"计量标准"显然比"测量标准"更通顺。但使用"测量标准"也不会引起误会。一般情况如本文总结的,在量值传递系统中的活动或活动对象是测量仪器的,采用"计量",其他(为确定量值的操作)为"测量"。但在涉及测量仪器自身时,则冠以"计量"和"测量"两种表达均可。例如"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测量标准"和"计量基准(标准)";"测量设备"和"计量设备"。有时还可略去"计"字或"测"字,如"量具"、"量程"、"量限"等。 习惯用法中,"工作计量器具"这一术语显得多余。按JJF1001-1991定义是"用于现场测量而不用于检定工作的计量器具"。其实这里指的就是测量仪器,*不必画蛇添足搞出一个"工作计量器具"来。 三、建议 为避免混乱,名词术语的选择和定义应尽可能与规范(如VIM)接轨,并要力争减少与接轨的距离和步骤。 用"计量学"、"计量(的)"对应metrology,国内意见一致和习惯无矛盾。对于measurement,现在有不少人建议在汉语中一概使用"测量"。实际上这是一个难以一步到位的解决办法。在过去的文献特别是大量已成文的法律法规文件中,"计量"已成为使用频率*的术语。如果突然全部以"测量"取而代之,肯定会引起新的困难。实际上,几年前的VIM的中文版已经做过尝试,结果无论全部使用"计量",还是全部使用"测量",读者都感到十分别扭。本文建议:有关名词术语的使用,应注意所涉操作或活动是否限于量传或溯源系统中、对象是否为测量仪器,而区别使用"计量"和"测量"两词。 例如,JJF1001-1998中3.1条"测量(measurement)"定义为"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按本文分析,这类操作应不限于量传或溯源系统,其对象也不限于测量仪器。常见有关术语有:测量方法、测量原理、测量信号、测量结果、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等。 又如,JJF1001-1998中2.2条"计量(metrology)"定义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按本文分析,这类活动往往与量传或溯源系统有关,其对象与测量仪器有关。常见有关术语有:法制计量、法定计量单位、计量保证、计量监督、计量评审、计量确认等。 对于直接描述测量仪器的有关术语,则"测量"、"计量"二词均可采用。常见有关术语有: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测量标准和计量基准(标准)、测量设备和计量设备,以及量具、量程、量限等。 以上建议是在搞清名词术语正确定义的基础上,尊重语言演变的连续性规律,适当兼顾习惯,积极靠拢而非全盘照搬VIM,从而使计量术语的汉语表达保持一定的中国特色。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