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润仪仪表有限公司
中级会员 | 第16年

18915180705

物位仪表
雷达液位计 音叉式比重计 气动隔膜调节阀 除尘仓料位仪 智能开关式射频导纳料位仪 高压电容物位变送器 磁致伸缩液位计 外浮球内磁阻液位计 电远传磁浮子液位计 顶装式翻板液位计 音叉物位开关 浮球液位开关 外测超声波液位计 耐强腐蚀型磁浮子液位计 智能高频雷达物位计 投入式液位计 磁翻板液位计 射频导纳物位开关 磁致伸缩液位变送器 侧装磁翻板液位计 顶装式磁翻板液位计 防爆磁翻板液位计 远传磁翻板液位计 PP材质磁翻板液位计 智能电接点液位计 玻璃管液位计 音叉开关 射频导纳液位计 浮标式液位计 带报警磁翻板液位计 透明四氟管液位计 双色液位计 PVC磁翻板液位计 磁性浮子液位计 侧装磁性翻板液位计 侧装远传磁翻板液位计 真空夹套磁翻板液位计 带保温夹套磁翻板液位计 防霜磁翻板液位计 磁翻柱液位计 远传液位计 射频电容液位变送器 平衡罩式液位变送器 液位变送器 导波雷达物位计 智能雷达物位计 磁敏电子双色液位计 浮球液位计 浮筒式液位计 时域反射物位计 就地显示液位计 超声波物位计 内装型液位控制器 导纳料位仪 射频导纳物位变送器
精密数字压力计
压力仪表
单法兰压力变送器 三针压力表 电感式液位变送器 智能单晶硅变送器 法兰安装差压变送器 差压表 差动远传压力表 陶瓷电容智能压力变送器 矩形膜盒压力表 压力表 隔膜压力表 耐震隔膜压力表 耐震压力表 防震压力表 不锈钢耐震压力表 耐震膜盒压力表 不锈钢压力表 轴向带边压力表 真空压力表 不锈钢耐震隔膜压力表 电阻远传耐震压力表 电阻远传隔膜压力表 远传压力表 卫生耐震隔膜压力表 全不锈钢隔膜耐震压力表 卫生型卡箍隔膜压力表 卫生型卡箍耐震压力表 电接点压力表 电接点隔膜压力表 电接点压力表(轴向带边) 微压表 磁助电接点压力表 耐震电接点压力表 膜盒压力表 不锈钢膜盒压力表 不锈钢膜盒电接点压力 膜片压力表 氢气压力表 氧气压力表 氮气压力表 精密压力表 精密数字压力表 氨气压力表 防爆电接点压力表 耐腐耐高温压力表 耐酸压力表 数字智能压力表 不锈钢差压表 抗震压力表 防冻压力表 禁油压力表
变送器系列
校验仪表
流量仪表
插入式流量计 氢气流量计 分体式涡街流量计 智能电磁流量计 喷嘴流量计 双文丘里流量计 文丘里喷嘴 限流孔板 高压透镜孔板 智能超声流量计 液体涡轮流量计 锥形流量计 标准节流装置 楔形流量计 平衡流量计 立托巴流量计 质量流量计 塑料管浮子流量计 涡街流量计 电磁流量计 分体电磁流量计 大口径电磁流量计 一体式电磁流量计 金属管转子流量计 金属管浮子流量计 旋进旋涡气体流量计 靶式流量计 涡轮流量计 孔板流量计 超声波流量计 流量孔板 V锥流量计 外夹式超声波流量计 威力巴流量计 煤气流量计 弯管流量计 主蒸汽流量计 椭圆齿轮流量计 玻璃转子流量计 阿牛巴流量计 便携式液体流量计 乙炔流量计 蒸汽流量计 双转子流量计 刮板流量计 德尔塔巴流量计
温度仪表
显示仪表
调节阀
电线电缆
截止阀
切断阀

分体式电磁流量计推进数字化构建“大科研”纪实

时间:2015-7-10阅读:1690
分享:

分体式电磁流量计推进数字化构建“大科研"纪实

一、创新科研理念:数据搬运连接“沉睡资源"

数字化油藏中心主任王娟从项目建设伊始负责至今,带领团队成员自主研发软件接口,搭建“数据桥",成功实现22款地质、油藏、地球物理等专业软件的集成应用,可实时获取单井、油藏的各类数据和成果。同时,通过开展多图联动布井、快速绘图等工作,科研人员再也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寻找、整理和加载数据,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在平台建设中,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数据库编程理念,让科研人员充分参与到模块设计中来,同时让软件工程师对不同岗位的数据需求分类统计,大大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中油瑞飞项目张宝润说。

淡卫东坦言,在平台推广初期,大家还不了解它能做什么,对花时间将往年研究数据“搬运"到新的平台还有些抵触情绪。现在,随着数据的充实,大家都尝到了“大数据"的甜头。仅去年,科研人员在数字化油藏平台归档资料6.7万份,查看资料29万份。

二、转变科研方式:去繁存简,直面核心

石油勘探室是早使用油藏工作平台的部门之一,主要负责油田公司石油勘探井位的部署、动态分析和年度成果总结,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是油田的“参谋部"。勘探室副主任惠潇介绍,井位部署工作需参照“八图一表",要应用到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对油藏纵横向变化和地表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

对研究人员来说,“对图"是一项基本功,根据不同油井的测井综合图,可以分析油层分布和油藏变化。这是一项基础、也是耗费时间的工作。例如,对比两口井的测井图,每张测井图5米长、40厘米宽,两张桌子拼起来长度都不够,大家就只能趴在地上研究。有时,一忙起来就是趴在地上两三个小时不动窝。

一位研究人员说:“每口井的测井综合图只有一份,以前被别的科室借走,研究人员只能等。现在,有了电子测井图和多井对比功能,研究人员只要选出需要的井位和参数指标,就能快速完成地层对比,节约了60%的时间。以前,项目组到现场实地勘测后,要和勘探室反复沟通,才能终确认位置。一旦遇上坏天气耽搁信息回传,可能要等两三天的时间。现在,有了地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在线查看地貌特征,快速完成井位部署。"

井位部署只是勘探工作的一部分,之后的生产实施环节还要随时跟踪分析。油藏工作平台针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工艺研究院、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和18个采油、采气厂等单位开发了29个工作模块,一线员工将生产数据录入系统后,实现上传归档一遍完成,省时省力。而且,不同院所的数据库实现了实时共享,科研人员可以在线查看,真正实现了业务、数据、岗位的统一。

在油藏评价室,淡卫东制作了一张4口井的油藏剖面图。他说,以前需要从各专业数据库收集井位信息、地层数据和测井解释数据,经过规范化整理和筛选,加载到专业软件,耗时约两个小时。现在,从平台勾选所需数据,系统就会根据不同软件的要求自动转换格式,一键生成图表,仅耗时5分钟。

“这个平台将科研人员从繁杂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思考更为深入的问题,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创造性工作中去,这些才是科研院所的核心竞争力。"惠潇说。

三.完善科研管理:打破壁垒,走出孤岛

2014年,分体式电磁流量计推进数字化构建“大科研"纪实,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5545万吨,一年时间内实现了从4000万吨到5000万吨的跨越。作为油田公司主要研究与决策参谋部门的勘探开发研究院,2014年员工总数为639人。

这一年,在数字化油藏平台的支持下,研究院科研人员承担和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27项,编制油气田勘探开发规划及部署方案110个,部署油气探评井、开发井、水源井1.1万余口,编制单井地质设计2200余份,完成公司新增油气三级储量9个区块近17亿吨油当量规模储量的计算与上报工作。600多人的科研团队,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一体化研究,多学科协同"是勘探开发业界早有的共识,但受限于管理模式和技术瓶颈,迟迟未能实现。新的“大科研"工作模式,一改传统的“孤岛式"研究,全油田科研人员可以在平台上同时开展工作,共享研究成果,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学科的协同研究。

以前,分体式电磁流量计推进数字化构建“大科研"纪实为获取数据,惠潇需要和各部门,每次打3至5个,才能搜集到需要的数据和图表。“现在不需要特定的部门和人员就能获取资料,这种自组织架构让陌生人之间能够开展合作,构建虚拟团队,减少了人际沟通,工作变得更加纯粹,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科研工作模式。"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石玉江解释。

目前,油田内有52家单位在应用这一系统,每名科研人员就是网络矩阵中的一员,基于不同的业务范围形成一个个虚拟团队,不再拘泥于现实中的部门划分。研究数据汇总在平台上,其他使用者可以互动交流、提出反馈,使其成为“活的数据"。同时,成果的点击和数据的应用频次也成为科研人员考核量化的一个依据。

从2010年进行初期建设到2014年全面应用,分体式电磁流量计推进数字化构建“大科研"纪实,数字化油气藏研究平台已经为长庆油田公司开通1931位用户,平均日访问量600人次,累计上线25万人次。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