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查查电缆行业中“低价中标”的猫腻
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已经陷入极度紊乱的状态。如果说“低价中标”只是电缆招标诸多乱象中一个Z容易被观察到的现象的话,那么,电缆产业产能过剩的生存状态则是另一个表象。由于监管不力,制度缺失,已经让电缆行业陷入竞争与发展的恶性循环。
低价竞争的模式导致企业根本没有精力专注到技术革新的方面,本土电缆企业的竞争力也就明显落后于市场。
电缆低价中标往往会误伤国内一些大型品牌企业。“大唐进团2013年6月份电线电缆集中采购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缆标段唱标一览表”中显示,本标段电缆产品“材料定额总价”约为768.49万元人民币,而Z低投标价格却不到643万元人民币,加价幅度为-16%,直接导致新疆特变电工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天康股份有限公司等 “*”企业含泪弃标。
“目前的电缆招投标制度从实际效果来看,是对低价的一种激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副秘书长吴士敏表示,我们针对高压电缆做了一个材料成本构成计算,里边不含基建费用,也不含利润等,就是从材料成本出发,按照标准的要求,按照材料的工艺损耗,以及行业内的普遍标准,做了一套材料成本构成的标准。某种程度上说,低价中标也在拷问着现行的招标制度。
宏观来看,电线电缆市场 “致命低价”问题离不开政府引导与扶持。需要政府机构帮助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比较均衡合理的市场治理机制和模式。指导电线电缆行业市场,包括定价、服务和质量在内的产业结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