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污染物减排能力建设,加强落实减排责任,多数污染源企业在总排口安装了COD、氨氮在线监测仪。随着在线监测仪的大范围使用,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实际运行中的问题,据统计各种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四方面:
1、当前运行的在线监测仪测量周期一般为2小时或四小时,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在线测量。如此,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多数企业污水COD、氨氮浓度变化比较大,排放没规律可循,在线监测仪所测得的数据为当时一点数值,不能反应出真正连续排污情况;二是给了排污企业可乘之机,其在测量时刻排放达标水,在测量间隙排放高浓度废水。
解决此问题的Z直接方法是增加测量频次,但如此将会使仪器的运行费用及废液(含汞、铬、银等重金属离子)的排放量成倍增长。
2、随着排污收费力度的加大,在线监测仪的测量值将逐渐成为收费的计量依据,排污企业及管理部门对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将更加关注。尤其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往往会发生排污企业与运营公司或排污企业与管理部门的数据准确性纠纷,但由于事过境迁,样品无法复现,很难裁决是仪器问题还是废水问题,给收费带来不少困难。
3、在线监测仪故障维修期间,为了保证数据的连续性、有效性,往往需要用人工定时取样的测量值作为补充。如此常常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当排污企业较多及涉及夜间采样时问题更为突出。
4、根据2009年环境保护部下发的《国家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规程》(环发[2009]88号)的相关要求,国控污染源应每季度进行一次比对监测,每次比对至少采集三个样品,由于在线监测周期较长,现场样品采集工作已成为比对监测工作系统中工作量较大的环节之一,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大量占用。